■本报记者 刘 铭
年轻妇女怀孕后,几乎都要到医院建立健康卡,定期进行孕前检查。一些医院不管孕妇是否真的患上了缺钙缺锌的疾病,都开一些补钙补锌的药物,让无病孕妇按时吃药。但最近在成都发生的一件医患纠纷中,孕妇家属就对医院的这种无病开药的行为提出了强烈质疑,并认为是致使孕妇患上妊娠性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并最终导致了婴儿极早产。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孕妇患糖尿病导致婴儿早产
莫先生是成都一家4S店维修部的负责人,2010年5月妻子怀孕,8月7日开始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定期检查。据莫先生说,此前已在另一家医院进行过孕前检查,检查结果为身体健康,能正常怀孕生育。
9月4日,婴儿16周4天,莫妻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的一份检查显示,唐氏综合征风险率等6项指标都为低风险率。该院医生蒲某分别于9月4日、9月29日、10月27日,分3次为莫妻开了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共计6盒。每盒24支,按医嘱每天服用2次,每次1支,全部药物可服用72天。莫妻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服用,直到被医生紧急叫停。
11月24日,莫妻按医院要求的检查周期,再次到该院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被告之每半个月检查一次,下次检查时间为12月8日。但当第二天领取24日的检查和化验报告时,被告之血糖过高,已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当时医生要求立即停止服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因为该药品注意事项的第一项是:“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慎用。”莫先生回家后发现之前所开的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已基本吃完。
莫先生称,11月26日至11月30日之间,按医生要求,再次对孕妇血糖进行了反复的检查、化验,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不能达到医学标准。11月30日夜,莫妻感觉下身不适,同时伴有疼痛,12月1日一早就到该医院检查,发现羊水已破了4至5天了,需立即住院保胎,否则胎儿保不住。
然而在该医院住院保胎不足24小时,12月2日凌晨,莫妻就顺产下一男婴,重1440克,实际怀孕时间仅为29周+4天。因为属于极早产,该医院又立即投入对孩子的抢救中,至12月27日出院,共花去抢救费用近4.7万元。
质疑一胎膜早破为何没有查出来
2011年3月13日,莫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妻子患妊娠性糖尿病和孩子的意外极早产,给全家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莫先生认为。孩子的极早产,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莫先生说,妻子从怀孕初期开始就在该医院做定期检查。从去年11月25日开始,妻子每天都在该医院检查,为什么连羊水破了都没检查出来?
对此质疑,3月21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在给本报记者的一份书面回复中的解释是:“该孕妇在产前检查时并未告知她有阴道流液的不适。孕32周以前的胎膜早破少见,产前检查时医生进行常规的宫高、腹围、胎心的检测,并询问孕妇有无其他不适,孕妇未告知医生有阴道流液的不适,医生不可能对每一位孕期检查的孕妇进行胎膜早破的相关检查。胎膜早破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孕妇存在潜在感染而引起的,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发生以后现在也没有修补的治疗办法。”
莫先生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信服。他认为,自己妻子去年11月25日被查出患妊娠性糖尿病,该医院的《病情知情告知书》又明确写道:“妊娠合并糖尿病易致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增加。”也就是说,医院确切知道这种病易引发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后果,理应引起更加警惕并提示他们注意,及时采取预防早产的措施。
质疑二妊娠期患糖尿病是否与吃药有关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含有葡萄糖,又是糖尿病患者慎用的药品,在妻子并无缺钙症状的前提下,却开了72天的药,肯定与妊娠性糖尿病有关。”莫先生说。
本报记者通过咨询相关医院的权威医生得知,孕妇缺钙一般表现为牙齿松动、四肢无力、经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痛等症状,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腿抽筋。孕妇是否缺钙,最科学且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医院作血钙含量测定。但据莫先生称,他妻子自怀孕后非常重视吃补钙的食物,从未出现过上述症状,医生也从来没有告诉过她需要补钙。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对此的解释是:“孕期补钙是我国孕产期保健的常规做法,因为我国孕妇饮食摄入的钙偏低,为了满足胎儿的骨骼生长,应保证孕妇充足的钙摄入。孕20周以后产科医生通常会建议补钙,而不需要在这之前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
莫先生同样认为这一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患者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0011年2月24日,莫先生向中国消费网四川频道投诉,除了上述两点质疑外,还认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存在保胎治疗不力、婴儿产后住院费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三点赔偿要求:1.退还孩子出生后该医院抢救的所有费用共计46925.70元;2.负责支付以后因早产而产生的各种检查治疗费和营养费;3.公开向他妻子本人及家属道歉。
该医院在书面答复中称:后经胎盘病理活检证实系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孕妇早产。入院后医务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治疗保胎等措施,鉴于32周以前的胎膜早破很多与潜在的宫内感染有关,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效果并不理想。是否是医疗事故应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确定,患方若认为是医疗事故,可以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等途径明确。
3月13日,莫先生明确表示,他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通过司法途径寻找真相。3月20日,莫先生告诉记者,他已从该医院获取了全面病历,正在为进一步维权做准备。本报将对此案继续进行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