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清单上竟然显示195人陪床
第二份清单上,时间为:2008年6月14日,其母亲的性别变成了“男”。
一次性用品,单价10元,套数258套,合计金额2580元
核心提示:日前,有病人家属向记者投诉,称其母亲患病入住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而医院给打出的每日清单中,其母亲性别变成了“男”,住院领取的一次性用品每天竟达258套,计费金额2580元,每日清单中好多药和消费项目其母亲根本就没有用过,都被医院医护人员中饱私囊了。
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出现荒唐数据
3月5日,南阳市民李冰面见记者,投诉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骗保及主治医生私开药物中饱私囊情况。李冰告诉记者,她母亲是南阳市的离退休干部,今年80岁了,因健康原因多次入住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因为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离退休干部医保定点医院,而她经常在医院陪护母亲。
提起母亲住院期间发生的事情,李冰一肚子怨言,她给记者出示了三份病人住院一日清单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第一份清单是她母亲席桂芬的。席桂芬今年80岁,是南阳市商业局的离退休干部,多年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近年来经常在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清单显示的时间为“2007年10月29日至30日(前日零点至次日零点,下同)”,李冰特意在两行费用上用红笔作了标记:一次性用品,单价10元,套数258套,合计金额2580元,类别为其他费用。也就是说,在医疗费用之外,席桂芬这一天挥霍掉了258套一次性用品。第二份清单上,时间为:2008年6月14日,其母亲的性别变成了“男”。
第三份清单上的病人为70岁的乔德甫,时间为“2008年4月25至26日”的,病人有消费项目为“ 双人间(病床用记陪床)”,每天20元,陪床190张,花费3800元,类别为治疗费。在以上内容的下面,又记了加床5张的费用,但金额却却有10元。通过这张清单可以直观地看到,有195人陪伴乔德甫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第四份清单是80岁病人陈跃东的。清单显示“2006年9月6日至7日”的这一天,老人氧气吸入24小时,同时还雾化吸入2次。家人很难相信,老人在不间断吸氧的情况下,竟还雾化吸入两次,二者怎么同时进行?
据了解,反映问题的这三位老人均为公费医疗病人,三张清单均出自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一病区。
医院涉嫌诈取保费?
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南阳市直公疗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改制为社会医院后,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仍倾向于到这里就医。
李冰拿着一厚厚一沓子住院清单说,每次住院时交100元押金后,病人即可使用医院提供的被褥、茶瓶等物品,此外连一圈卫生纸他们也没用过,根本不知道价值10元钱的一次性用品是什么,何况一天竟用了258套!李冰还用笔把下列她认为没有消费的项目作了标记:2007年11月8日,开蜂蜜5瓶,计费115元;奇正消痛贴10盒,计费142元;2008年1月6日,开山甲若干,费用552.50元;2007 年11月8日陪护床位20张;2008年5月4日陪护床位15张。
李冰说,她母亲是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每年可住4次医院,每次费用不超过8500元就可以全部报销。每次住院时,家人不用交钱,只用把母亲的医疗卡交到院方即可,花多少钱医院从卡上划,然后再拿着相关单据到南阳市医保中心报销。“医院开列这么多收费项目后,我母亲卡上的费用就悄悄地流到了医院,这是明显的诈保行为!”
李冰称,看到住院清单有问题后,她到医院复印了母亲的病历,开始向市卫生局、医保中心等部门反映。在反映过程中,遇到乔德甫、陈跃东的家人也在反映同样的问题,她就把大家的住院清单收集到一起,向新闻媒体投诉。
院方承认管理有漏洞
3月6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毕立志,她今年元月刚从其他医院调到这里,对李冰所反映的问题,她称只是听说过,前任院长已进行过多次协调处理。记者提出一日清单上出现陪护床195张、使用258套一次性用品时,毕院长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正常”,表示要调查清楚。
当天晚上,院方负责人主动约见了记者,对荒唐住院清单进行了解释。院方介绍,席桂芬住院时,曾让医院购买了轮椅、住单人病房,并多次做康复理疗,而这些项目都超出了公费医疗的范围,患者本人又不愿承担,医生就只能采取其他方法满足对方的要求,以致一些患者不认可的项目出现在清单上。结果患者既得到了好处,又抓住一日清单不放,让医院有口难辩。
院方称,医院三番五次强调医生不能变通处理这类事情,但有些患者家属与医生是熟人,事前又达成了口头协议,违规的情况还是不能杜绝,这说明医院管理上仍存在漏洞,下一步将加强整改。院方介绍,接到李冰投诉后,医院已进行了处理,辞退了主管医生王某,并向卫生局和医保中心作了检查,对内一病区负责人给予了行政处分,同时取消了他们的年度评先资格。对李冰本人,医院也派人与她进行了沟通,但李提出的要求与医院的差距太多,没能达成一致意见。
随后,李冰在电话中告知记者,其母亲在医院所用轮椅是他们自己出钱买的,至于康复理疗,母亲的确做过,“但不像其他人那样,病人做,病人家属也做,最后都记到病人的账上。”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