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邮电报-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周瑶
“邻频共存研究结果对于未来5G毫米波设备邻频指标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对于5G毫米波设备的设计、实现和成本也具有重大影响,也将直接影响该频段是否能够用于IMT未来部署,或者是能够释放多少频谱用于IMT部署。”中国联通网络发展部总经理傅强表示。中国联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及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牵头负责了24.25GHz~27.5GHz以及37GHz~43.5GHz频段邻频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无源)EESS(P)和IMT-2020的共存研究。
IMT-2020与邻频EESS(P)的共存研究是ITU-R TG5/1各个频段共存研究的焦点之一。26GHz频段先后共有来自各国主管机构、行业组织及公司提交的10份共存研究结果,包括法国、欧空局(ESA)、美国、韩国、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中国、巴西、英国、爱立信、诺基亚。37GHz频段有美国、GSMA、欧空局以及中国提交的四份研究结果。
在国内前期讨论中,中国联通频率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堡垒作用,多次加班加点深入学习分析EESS无源业务特性和保护要求,详细讨论仿真建模工作,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上万条代码的编写,搭建了国内首个EESS(P)的干扰仿真平台。同时,为了更准确、客观地开展研究,联通作为牵头单位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研讨会议,讨论确定仿真场景、仿真参数以及相关细节,并多次与华为、中兴的团队仿真结果进行比对和校准。
在2017年8月召开的TG5/1第三次会议上,中国联通代表中国提交了IMT-2020和EESS(P)的共存研究结果。与会期间,中国联通网络发展部无线处处长邱涛、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专家聂昌代表中国就26GHz及37GHz频段EESS无源业务的报告进行发言,线上积极表达中国观点,争取国内利益能够体现在主席工作报告中,线下也积极主动沟通协调,与关切方(ESA、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英国、韩国、GSMA等)会议代表就干扰分摊、天线波束赋形、极化损耗、多载波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经常加班熬夜到深夜。最终,中国提交的研究内容全部被当次会议接受,写入会议输出报告。在随后的几次会议,基于多种假设条件(邻频波束赋形,多天线配置,UE干扰等),中国又提交了部分新增的研究结果,通过线上、线下的大量沟通,都成功新增在相关输出报告中。
同时,中国联通作为GSMA未来频谱组(FSG)副组长单位,在TG5/1的会间,聂昌作为GSMA FSG的副组长,组织了多次IMT协调会,针对TG5/1会上各个焦点、难点,协调和聚集移动通信产业的力量,积极推动了包括26GHz、37GHz频段在内的各个频段的共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部部门主任冯毅表示,目前欧洲电子通信委员会(ECC)关于26GHz的草案中给出的邻频指标的限值较为严苛,将会提升该频段的设备研发和组网成本以及缩小该频段的可使用带宽。目前,美国、韩国、日本以及非洲电信联盟、部分中东国家等都支持邻频指标的进一步优化。
我国研究结论表明,对于26GHz以及37GHz频段,基于ITU-R建议的基础假设、仿真条件,需要对现有IMT基站以及终端的带外指标进行加严。但考虑到IMT天线在紧邻频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波束赋形效果,最终的邻频带外指标的加严值可以相对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