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通信 » 业界资讯 >> 正文

业界资讯

跨境电商快速兴起 传统代购受冲击
江苏消费网 (2017-12-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阅读:

  送走“双11”,迎来“双12”,“海淘”再次成为热词,然而“海淘”货品的质量、售后等问题也引发了关注。12月9日,商务部等部门明确,从明年1月1日起,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使用范围扩大至合肥、成都等5个城市,并要求电商企业和平台认真履行相关责任,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海淘”到底有多热?如何促进行业规范,让人们买得放心?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海淘需求旺

  消费观念升级、政策支持等加速了海淘发展

  在今年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中,交易覆盖22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超14万个品牌的1500万种商品参与其中,显示了“全球购”的“威力”。据相关人士介绍,实际上,早在跨境电商进入公众视野前,“海淘族”就以出境购买、“人肉代购”、海外直邮等多种方式购买海外商品。

  2010年后,中国跨境电商有了初步发展。近三年来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开始发力跨境业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得以接触到跨境电商。2014年,阿里上线天猫国际,亚马逊推出“直邮中国”等业务;之后,唯品国际、网易考拉、京东海外购等跨境电商品牌也应运而生,“足不出户买全球”逐步成为现实。

  为何巨头纷纷杀入跨境电商?艾媒数聚CEO(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庞大的出境游群体引发中国消费者了解到了世界各国的优质货品,为海淘的发展铺筑了道路;但从根本上讲,跨境电商的加速发展与中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升级密不可分,“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更乐于接受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跨境电商赶上了黄金时代”。

  此外,政策支持也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强大动力。2015年5月15日起,全国各地海关保持全年每天24小时的作业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设立,保税仓、海外仓的不断建设,都有效地提升了中国消费者的海淘效率。通过保税仓方式,一些海淘商品甚至可以做到“10分钟通关,部分城市当日达”。

  据了解,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海淘产品的样式种类也逐渐多元化。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品通过电商走进了中国。张毅也坚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深入推进,跨境电商必将迎来新的春天。“预计今明两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速仍然能维持高位。”

  平台“显神通”

  中小跨境电商平台迎来发展机遇,传统代购受冲击

  阿里、京东、亚马逊等大平台入局后,有人推测中小型跨境电商平台将很快无路可走。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许多海淘用户选用综合性平台,但独立跨境电商平台也能凭借各自的独特优势,保持自身的用户黏性。

  “这是因为跨境电商市场仍在快速发展”,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表示,“尽管竞争激烈,但行业整体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会留给中小跨境电商平台很多机遇,前提是他们能够发现和确立自己的优势。”

  在大型综合性平台中,网易考拉入局并不算早,却“弯道超车”取得了不俗成绩。张蕾认为,这与他们原产地批量直采的成本、仓储物流优势,以及在中间成本上实现的规模效益、网易媒体导流的流量优势等密不可分。

  与海外直采模式相对应的是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第三方“买手”模式。洋码头在全球培育海量买手商家,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将这种碎片化的供应链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接。

  其它电商平台也凭借各自优势“各显神通”。主要面向女性用户的“小红书”将社区与电商结合,用户在社区生产关于境外购物体验的图文内容,吸引并影响买家的货品选择;达令网则从礼物电商起家,主打帮用户海淘新奇、实用的货品。此外,一些专注特定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也在领域内有着独特的竞争力,如蜜芽专注母婴用品特卖,豌豆公主主营日本海淘……

  “相比之下,大平台往往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电商运营经验,而独立型平台则有针对特定品类商品,主打一定特色的功能和内容分享的优势。”张毅表示。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无疑冲击了传统海淘方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约52.5%的用户选择使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海淘,同时有40.2%、32.1%及28.5%的用户分别通过代购、微商及出国购买进行海淘。

  “在正品保障、价格体验、物流速度等方面,以前的代购模式都有无法解决的痛点,也无法得到海外品牌方的支持”,张蕾认为,随着跨境电商与海外品牌方合作的深入,传统代购模式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乱象需共治

  横跨多个部门,监管难度大,需多方合力

  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觑。

  此前,有媒体记者亲身体验过“海淘造假”:将价值400元的假货邮至海外,通过当地朋友开设的卖家账号在某平台售卖,随后用7000元将假货购回。假货绕过了买手认证、货源核查与物流监管的整个过程。对此,平台方的回应是“买家异常交易绕过监管机制,而对于正常的交易,平台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利益”。

  与此事的双方各执一词不同,今年5月“快递异地上线”黑色产业链被曝光,引发热议。事件中,知名快递公司旗下的部分营业网点帮助莆田某假鞋厂商伪造快递信息,国内发货摇身一变成了海外发货。

  “‘快递单异地上线’背后,首先是商家造假,其次是快递网点为了超额利润进行物流数据造假的行为”,菜鸟跨境物流专家郦元表示,快递企业要加强对各自快递网点的管理,从系统、规则、管理等多方面彻底杜绝这种操作的可能性。

  张毅认为,跨境电商监管往往横跨多个部门,难协调,监管水平总体偏低;在商品流通环节上,缺乏完整的追踪和抽查机制;此外,消费者维权申诉成本之高,对“作恶者”的处罚力度之低,更是让买卖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

  事实上,“维权难”正是跨境电商用户吐槽的高发领域。有业内人士直言,消费者对跨境商品不了解,很难及时知晓商品的各方面信息,并及时做出判断;此外,跨境政策的特殊性以及部分商品的特殊性,加之商品需要清关、商品不能直接再次销售等多方面原因,跨境商品暂时无法做到与传统一般商品的同等售后标准。不过,该人士也指出,“这一点通过政府与平台间的合作,目前有了明显改善。”

  如何扫除海淘假货和虚假物流?业内人士表示,法律和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应双管齐下,对虚假信息进行严格打击,对违反相应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惩。郦元建议,“物流公司可以采集物流节点设备,通过数据分析出一些不符合业务场景、明显虚假的订单,并对不法商家进行清退。”张蕾建议,可以通过二维码等形式推动商品溯源,“但从根源上,还需推动平台、政府、品牌方和用户间的合力共治,营造良好环境。”

编辑:阿泽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