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名网约车司机向北京晨报记者反映,有乘客下车后不结账,手机号失联,上百元的车费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记者调查发现,原来这些别有用心占便宜的乘客,用的多为手机临时号。现有不少软件可免费申请手机临时号,即在不换本号的情况下,再得到一个可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小号。其实,这项电信服务的本意是让机主用小号防骚扰、避免隐私外泄。不过,却有一些人看中该服务号码屏蔽不易追查的特点做不法之事,如对他人实施骚扰、乘坐网约车不给钱、发完短信不认账等。被临时号“欺负”了,真只能吃哑巴亏吗?记者了解到,虽然临时号申请程序简单,但一样经过实名认证,只要找对服务供应商,同样有迹可循。
现象调查
滴滴屡现“霸王单”逃单乘客好嚣张
日前,滴滴专车司机小马和北京晨报记者聊了一件糟心事儿,“每个月都能遇到几个故意不付车费的乘客,一般还都是大单,我们和公司反映了也没什么用,活儿就白干了。”
小马给记者看了他的后台记录,从10月底到现在,他已经有700多块钱的车费无法收回,其中有4笔车费都在100元以上。尽管每笔车费后都有“催款”的按键,但他“催款”了多少遍也没有用。
小马说,由于滴滴出行平台允许乘客先坐车后付款,所以司机一般并不会强制要求乘客付了款再下车,这样也显得很不礼貌。“有些人确实是着急下车忘了,但下一次叫车收到提示后也就二话不说支付了。真正拖欠的那些人,后台客服拨打他们注册时的号码,直接失联。”
小马还给记者看了与其中一名乘客的短信对话,前面的内容还是乘客和司机关于路线的确定,后面小马发出了提醒对方支付的短信后,对方称“不给你钱怎么了?我还就不结了呢。”随后,小马就被这名乘客拉黑,“我也没招了,吃了哑巴亏”。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多次致电该号码,均无人接听。
记者采访中发现,遭遇“逃单”的滴滴司机并不鲜见,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没被支付的订单多数金额较大,一般在百元以上。
几番受骗之后,司机小马和同行探讨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他们用‘临时号’注册的叫车软件,花几块钱买个号,随时找机会逃避上百元乃至更多的打车费。”而对于下单叫车的乘客用的是否是“临时号”,司机和滴滴平台难以得知,因此无法做到“提前预警”。
电话骚扰又谩骂回拨过去是空号
周俊曾经有一段时间连续收到了数条莫名的辱骂短信,“很下流,也不说明原因,就直接言语攻击我和我的家人。收到第一个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对方发错了,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辱骂短信接二连三,而且每次号码都不一样,所以拉黑名单也没用。”周俊想不出最近到底得罪了什么人,回拨发短信的号码后,几次都是“嘟嘟嘟”的忙音后就被挂断。
双十一购物的网友小冉,也遇到了类似经历。据她讲,因对质量不满意,给了店家“中评”。半个小时后,她接到了一个男士的电话,对方准确地说出了她的名字后开始进行谩骂,一头雾水的小冉无奈把来电号码拉黑,但不久之后,她又接到另外一个固定电话号码,“刚一张嘴我就听出来还是刚才那个人,继续谩骂和诅咒我。”
小冉让男朋友回拨了两个号码,但语音提示“号码不存在”,“我和淘宝卖家核实,对方矢口否认给我打过骚扰电话。无奈的是我确实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也没办法投诉他们。”
同样,看到网上甚至有网店店主发文支招同行,用临时号“收拾”给差评的买家,周俊才恍然大悟,“现在电话号码实名制这么严格,这种临时号功能,简直就是给想作恶的人助了威、戴了面具”。
记者体验
临时号容易注册多平台可免费体验
所谓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临时号,真的能帮想占便宜的人顺利“逃单”吗?
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搜索“小号”、“临时号”、“一卡多号”等字样,确实能搜到不少网络软件。其中不仅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大电信运营商开发的应用,也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和一些不知名的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
中国电信的“天翼小号”APP中介绍,用户在不换机、不换卡的情况下,可同时拥有两个同归属地的电信号码,即主号、副号。用户可以随意切换号码进行语音和短信通信,主副号均能独立地接收来电、短信。
阿里小号APP介绍中也称,通过软件,用户无需新卡,即可在同一部手机上额外使用一个新号码。这个号码不仅可以正常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还可独立设置使用时长、开关机状态、勿扰时间等。
在上述这些软件中,用户可通过注册软件申请获得一个临时号码,单日号、包月号、包年号自由选择。每个号码价格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甚至有的软件可提供免费试用。
另外记者了解到,用户用软件拨打电话、发短信所产生的资费,均会从用户注册和登记软件时所用的电话号码中扣除,而软件收取的费用只是“服务费”。
小号、临时号,确实足够保证客户的隐私,记者注意到,申请到的多家运营商多个号段的手机号以及固定电话显示,并无规律可循。
记者体验临时号短信叫车样样无阻
记者选择了一个小号平台,通过支付宝账号和手机号登录,免费申请到一个归属地是广西南宁132开头的手机号,通过软件致电和发短信给亲朋好友,均畅通无阻,相当方便。
此外,记者利用该号码注册包括滴滴出行、京东商城、美团外卖在内的多个应用软件,均可收到验证短信,并顺利登录。
昨天,记者又用该临时号通过滴滴出行叫车,司机接单后并不知记者在平台所用的电话号码,至于记者所用的号码是否是临时号,网约车司机更是无从得知也不会过问。但在随后的聊天过程中,对于是否有过“被逃单”的经历,这位司机连连点头,“后来根本连人都找不到”。
而在另一款名为“隐私保护电话”的APP上,用户只需花费20元便可成为正式会员,之后通过该软件给他人打电话,对方手机上会完全随机地显示一个来电号码。记者体验后发现,比如用A手机给B手机打电话,B手机来电显示为一个以0532开头、来源是山东青岛的固定电话。随后记者用B手机多次回拨此号码,语音均提示“网络繁忙”后自行挂断。
此外,用户如果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还可成为该软件的高级会员、终身会员,平台除了可帮助会员“隐姓埋名”,还能使会员“变声”,完美掩饰来电者身份。
用户质疑
临时号保护隐私却也方便他人恶搞
“防止骚扰”、“购物下单”、“叫餐叫车”、“隐私保护”,是这些软件商的广告语中提到的“共同目的”,能让申请者在不换号的情况下多一个联系方式。
常女士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用阿里小号注册了临时号码,“因为那段时间要租房,每次给中介打完电话,过几天就接到一大堆回访,以后还有无休无止的卖房中介电话,”于是在同事推荐下她用起了临时号,“反正对我来说挺好的,能屏蔽掉不少麻烦的电话”。
另外也有用户表示,自己用临时号作为对接客户的“专用号”,“非工作时间关闭临时号,清静许多,还不影响家人朋友联系我”。
但临时号给一些人带来方便,却着实也给专车司机带来不少困扰。此外,也有人对临时号软件的功能提出顾虑,“方便一般用户的同时,是不是也方便了骗子?”
曾经用过临时号和朋友开玩笑的张先生回忆,“我以前假扮舍友的爱慕者给他发短信开玩笑,竟然来来回回聊了一晚上。之后我自己都觉得很不踏实,要是不法分子也随随便便就能‘伪装’,以后我们是不是都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了?选一个临时号,一会儿再换一个,出了啥事儿也不用担责啊。”
小号使用指南
注册
多款软件可通过注册实现一张卡拥有多个号码,而且无需新的SIM卡。
功能
与其他电话号码完全相同,只是与本机号码不同,可以接打电话、发短信。
资费
用户用软件拨打电话、发短信所产生的资费,均会从注册时所用的电话号码中扣除,软件只收服务费。
商家应对
临时号也实名制做坏事有迹可循
针对网友和用户的担忧和质疑,记者看到,在多个软件的用户协议中都明确,“用户不得通过本服务发送任何违法乱纪和违反公序良俗的信息”。
“一个用户协议怎么能约束的了用户?”被莫名电话骚扰过的周俊认为,不能从根源阻止这样的号码被恶意使用,就没办法约束用户不拿它来做坏事儿。
记者联系了几家提供临时号码服务的软件商,他们均表示,虽然临时号给用户披了外衣,但这还不至于给作恶者披上“保护罩”,一旦有用户用过临时号做违法的事儿,平台技术人员完全可追溯到实名用户的个人信息。
阿里小号客服人员表示,申请小号(临时号)需要用户用已经进行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号登录,并认证手机号码,这一做法正是变相将小号“实名制”,“我们的客服不会泄露用户信息,但是如果被使用到非法用途,后台会协助警方或者相关部门追查到该用户。”
此外,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表示,想用“天翼小号”和“和多号”软件申请临时号,均需要用已经实名认证过的手机号来进行。“如果申请者本身的号码没有实名,那么申请就会被拒绝。这样就保证了临时号码也是‘有主’的。”与阿里小号所述一致,这两家运营商的客服人员也表示,虽不会透露临时号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如果号码被用来进行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他们会配合公安机关追查到用户本人。
占便宜情节轻微很难申诉与求助
不过,所谓的追查,其实也有灰色地带。记者调查中遇到的事例,其实都是骗取了百元打车费,或者用临时号谩骂用户,这样的“小事”,受害者一般不会选择报警,报警后因为违法事实过于轻微或涉案金额过小,警方也很难立案,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又如何“配合公安机关追查到用户本人”?
另外,根据多家平台介绍,用户需要通过一个已经过实名认证的手机号来申请临时号,这样就可保证临时号也“被实名”。
当然严格的“实名制”可以有效防止电信诈骗,为出现问题精确追踪提供了保障,但记者在网上发现有人竟叫卖“已实名制”的电话卡,来帮助一些有特殊用途的人实现“人卡不一”。
记者从赶集网上搜索到相关卖家,添加对方微信账号后得知,他所出售的电话卡已经被实名认证过。根据其承诺,“电话卡一拿到手就可正常使用,打电话、发短信、申请各类业务都没问题。”
对方称这些卡都是用他人身份证完成认证的,“正常缴费永不停机”。而且,卖家所出售的电话卡根据归属地、运营商和号段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最便宜的是虚拟运营商170、171号段的卡,一张只要20元钱。”显然,如果用类似的“已实名制”的电话卡,也可以进行临时号的申请。不过,对于网售的“已实名”电话卡,多家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可信”,“实名制后的号码一旦出现问题,我们会按照身份证信息追究卡主责任”。
律师说法
平台有监管义务对损失要担责任
法律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情节严重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对方可以向法院请求判决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实际生活中像周俊和小冉收到辱骂短信和电话的人虽不在少数,但都是回拨无主、追溯无名,加大了追责难度。
昨天,北京中关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青山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用临时号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严重的侮辱、诽谤、诈骗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管是面对面,还是用自己电话号码、临时号码,违法事实都是无疑的。
此外,李青山律师强调,提供临时号的软件平台应该对监管不法用户担起第一责任,“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就要为平台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有责任善意提醒和警告用户合法合理使用的义务。此外,一旦有用户由于平台的这种服务遭受到了损失,不论是针对受害者本人还是司法机关,平台都有责任追查到用号人的义务。如果追查不到,这属于平台监管的‘失控’,还应该对受害者所受的损失承担责任。”
记者手记
技术漏洞
当用技术补
不论是金钱受损的网约车司机,还是被莫名辱骂的普通市民,无端受损与受辱,气愤之余更多却是无奈。情节轻微没造成所谓恶劣后果的辱骂、恐吓并不涉及违法,警方很难介入调查。随便逃个单占100多块钱的便宜,也很难找人讨回公道。因此,受害者大多忍气吞声,激愤过后也不予追究。或许也正因此,一些人才愈加胆大妄为,被滥用的临时号更肆无忌惮地出现在普通用户的手机上。
本来以“防骚扰”为目的出现的软件,初衷是好的,甚至多数时候效果也是好的,但架不住总有些人脑洞大开,想出了歪主意。
出现了调查中所涉及的问题,相关企业不妨反思一下,如果自己的服务不能“避害”,甚至已造成潜在而广泛的骚扰事实,那么其存在的意义是否也应被质疑一下?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用户是有消费信用的,但是利用技术漏洞占便宜者也不能杜绝,问题是如何防范。
技术无罪,但监管不能放松。律师已经说了,软件平台应对不法用户负第一责任,甚至要为后果承担责任。记者认为,相关企业应该在应用设计和监管上尽责尽责、严格把控,而不能用简单的“用户守则”条例寄希望于用户自觉。技术导致的使用漏洞,一定也能用技术手段堵上。
当然,一旦发现了平台漏洞,对于不法用户的惩处也绝对不能滞后,更不能手软。同时,平台企业包括滴滴等厂商,对受害者的举报应引起足够重视,给自己旗下的司机出头,为无辜受损的服务者撑腰,不妨潜心收集一批证据,择机与电信服务商通力合作一把,找到那些占便宜上瘾的临时号使用者,曝光一批,顺便建立“黑名单”制度,把投机者钻漏洞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之中。
号码
所用号码并无规律可循,归属地可能为全国各地,均为循环使用,随机选取。
初衷
“小号”的诞生主要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用户在租房、交保险、网购、注册邮箱等服务时,通常需要留下电话号码,一旦号码被泄露,可能会接到推销、诈骗、骚扰电话,一旦发现号码泄露,将该“小号”删除或者停用即可。
本版撰文北京晨报记者张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