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继半年前微信提现收费之后,支付宝提现也要收取服务费了。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燕京
继半年前微信提现收费之后,支付宝日前发布公告表示,自10月12日起,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每年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
支付宝提现要收费了,让有些网民感到失望:“许诺的不收费呢?”而更多的网民则在问:“收费可以,但是收费之后你能给我什么?”
收费花不了几个钱
“别看大家在网上对支付宝提现收费不满,其实大家只是对曾经承诺不收费,现今又收费的食言行为有些不满。”北京的张女士说,收费其实并不会加大消费成本。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支付宝提现收费与微信提现收费有些不同,微信累计1000元以上的提现就要收费,而支付宝为2万元。不但免费提现额度大,而且还有办法避开收费。按照支付宝公告所说,收费只针对“提现”和“转账到银行卡”两个具体产品,就是用户通过支付宝把资金转到银行卡的行为。而转账到他人的支付宝账户、支付宝红包、话费充值、消费支付、信用卡还款、交水电燃气费、其他城市服务、购买余额宝和所有理财产品、买保险等,都不受支付宝提现收费的影响。还有,用户在使用支付宝各项功能时可获得蚂蚁积分,用完2万元额度后,用户可使用积分兑换更多免费额度。目前兑换比例是:1个蚂蚁积分=1元钱额度,上不封顶。这样算下来,张女士说,根本用不着交什么费。
支付宝所属的蚂蚁金服公关部工作人员解释说,对支付宝提现、转账规则的调整,不会对用户产生太大影响。“如今支付宝铺设的场景越来越多,可以购物、理财等。之所以选择提现部分来收取手续费,也是考虑到用户对提现、转账需求并不是很大。”
据记者了解,支付宝此次收费的原因是“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调整提现规则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据悉,消费者存在银行的钱离开银行体系,进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都是要收费的。转账的手续费大约在千分之一左右,这笔庞大的费用,即使支付宝、微信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难以长期承受。因此支付宝方面表示,“所有服务都需要以可持续的资源为依托,勉力支撑有违客观商业规律。”
期待更多消费场景
消费者李先生向记者感慨道,用支付宝要是像用现金一样畅通就是收点费也没什么,就怕费收了,服务不行。
多数消费者也表示,交费后服务水平是否能提升,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才是关键。
据了解,去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实施,要求支付机构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年累计应不超过20万元。业内人士分析,事实上,监管部门确立的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思路就是,回归小额、便捷的初衷,支付账户不应沉淀大量客户资金,避免带来资金流动性管理压力以及跨市场交易风险。
目前的政策导向是,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第三方支付是整个支付体系的补充者,主用适用于小额支付,大额支付建议通过银行体系进行。面对这样的政策环境,支付宝只有开拓更多的小额支付场景才能更有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目前支持支付宝的餐饮商家、商超便利店已经超过100万家,网约车超过1000万辆,支持支付宝挂号、交费等全流程服务的医院超过2000家。易观公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支付宝和微信的市场份额分别是63.41%和23.03%。
据支付宝相关人士介绍,现在支付宝正在全力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增加用户的黏性。比如今年沪杭甬高速全线收费可以使用支付宝;到今年底,支付宝在香港接入的商户数将接近8000家。
从数据上看,支付宝支付的覆盖面似乎已经很大了。但是这些应用的场景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偏远一点的地方就不说了,即使在北京有些百货商场消费也是不能用支付宝支付的。
支付宝与银行卡,选谁?
“钱只要放到银行就有0.3%或是再多一点的活期利息,但是放在支付宝里一分钱的利息也没有。”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
记者调查得知,钱放在支付宝里的确没有利息,只有转入到余额宝里才有利息。但是钱放在银行里不论是活期、定期、理财都有利息,只是利率高低不同罢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者过日子是算细账的,以前支付宝全免费,银行收费,消费者自然爱用支付宝,但是现在提现收费了,大家自然会拿银行和它比较。况且现在银行在大幅度降低或是免去各种费用,消费者更要算算了。
据了解,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价格改革也在近期展开。由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下发的《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开始实施,整体下调了刷卡手续费标准,平均下调幅度约为24%,同时在“市场化定价、借贷分离、取消商户类别”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初步测算,政策实施后,各类商户合计每年将减少刷卡手续费支出约74亿元。
另据了解,现在,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成立“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联盟间账户互认实行免费,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电子渠道跨行转账免收客户手续费。
一方面银行在下狠心免费,少收费,另一方面支付宝提现收费,同时零存还不给利息。自然而然,消费者会用自己的行为成就或放弃一种服务。
休眠注销账号,合理吗?
当有消费者研究了《支付宝服务协议》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极致问题,“要是我不在了,支付宝里的钱没花完,那钱是谁的?”
消费者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比如,《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四部分第三项第5条就规定:“为了防止资源占用,如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您的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您将不能再通过该支付宝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会员号或者账户。如该会员号或账户有关联的理财产品、待处理交易或余额,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请您按照支付宝提示的方式进行操作。”
这条协议,大家注册时都会点击“同意”,但基本无人仔细阅读。
有网友打趣说,如果我死了,按照协议规定,理论上,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支付宝如何协助,在世的亲人如何知道这个账户有钱?里面的钱将会一直被冻结在该用户的账户里,还是给了支付宝做盈利。
“别人的财富因为休眠就不给了?”有网友感到不解: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别说一年,就是放上几年也不会被认为休眠而被要求“任何损失均由用户自行承担”。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银行里,每年都有一些“休眠账户”,里面有或多或少的资金,一般来说,银行可以联系账户的第二联系人,或者账户主人的亲友会拿着银行卡、户口本、公证书或者法院判决书来提取,银行自有一套解决办法。与银行的做法比起来,支付宝的解决方式确实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