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称得上是一个虚拟运营商狂欢周。4月8日,话机世界在杭州发布了业务品牌“T-World”,并现场发布从29.9元到399.9元的11种久久(9.9)系列套餐;4月10日,蜗牛在北京发布了业务品牌“免”,率先发布两种套餐方案:“蜗牛移动金卡”和“蜗牛移动免卡”,其中“999免卡”含半年语音免费,送3G流量,原价999元,预售价399元,并承诺余量两年不清零、无套餐、无月租。再加上此前3月28日发布“妙”品牌的乐语,在网上征集套餐的苏宁通信等,一时间,虚拟运营商真是风头出尽,引发业界热议。
毫无疑问,2014年,在4G商用的大背景下,在以往三大运营商独揽戏份的电信运营舞台上,虚拟运营商已经正式登台亮相,而且大有“抢戏”的势头。只是,虚拟运营商能不能“抢”到戏?能不能“抢”好戏呢?记者通过采访业内人士得出结论:虚拟运营商至少还需迈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
支撑系统是基础
虚拟运营商开展业务的基础是什么?
根据工信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规定,移动转售商(即虚拟运营商)不自建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必须建立客户系统,可根据需要建立业务管理平台以及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这意味着虚拟运营商要开展移动转售业务,必须将业务支撑系统同电信运营商的BOSS系统进行对接。因此,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最最重要的基础莫过于业务支撑系统。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没有合格的业务支撑系统,一切都免谈。
据工信部文件规定,虚拟运营商要建的业务支撑系统必须解决业务运营、计费结算、服务保障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由于电信网络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这个系统有2300多项参数指标需要确认,目前所有的虚拟运营商都必须建设这个系统,并且等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开展业务运营。这就是目前所有登台亮相的虚拟运营商仅仅停留在发布品牌、打通电话等造势的层面,没有一家正式开展业务运营的原因。
当然啦,不少虚拟运营商都是上市或者有多重股东的民营企业,适当的造势刺激资本市场的想象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任何运营商而言,业务支撑系统是必要条件,相当于“掌柜”兼“账房先生”兼“质检员”,也是第一道“坎”,这道“坎”一定要迈过去才能谈得上运营,否则就是“过家家”式的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若几个月之后,虚拟运营商的动作还停留在造势的层面,那就真是“虚”了。
第二道“坎”:
业务特色要鲜明
电信市场的竞争,由于有了虚拟运营商的登台,变得像是三位德高望重的江湖老前辈面对一群精力旺盛的后生的挑战。挑战者既有十足的干劲与决心,又有年轻的体魄与灵性。但是作为一个切入成熟市场的挑战者,想要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口中分到一块蛋糕,虚拟运营商需要一个有力的切入点,即业务特色一定要鲜明。
由于运营商服务已经非常成熟,虚拟运营商面对的不是一个蓝海市场,一定要在业务创新方面有亮眼的表现,初期的补贴话费或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还只是小Case。例如乐语主打移动健康;京东通信将灵活处理用户每月剩余流量;而苏宁互联的套餐计划也在网上曝光,8元180M流量和8小时免费WiFi的套餐内容也十分具有诱惑力;话机世界打出的概念是2小时送卡的贴身服务牌;还有蜗牛的“免”字当头等。
在这场竞争中,虚拟运营商在流量价格上具有优势,加上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和资源进行组合营销,可以对用户形成强烈的吸引力。只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都形成不了核心竞争优势,能被运营商轻易化解。能够与这种吸引力相抗衡的是三大运营商的另外一种力量:存量用户的黏性,也是手机用户对运营商服务、号码、套餐的使用习惯等。我们期待虚拟运营商在业务创新方面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第三道“坎”:
责任和义务要明确
虚拟运营商诞生的大背景是国家希望以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高层追求的是电信市场的“鲶鱼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更低的电信资费和更加灵活的服务。
对于这一点,本来就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虚拟运营商吃得很准。但是高层对于电信市场格局的基本设计思路并没有改变,还是以三大国有运营商为主体,以民营资本的虚拟运营商作为补充,这就是主角和配角的角色定位与剧本。
理解自己的角色,读懂剧本,好好表现,未来市场必定会有虚拟运营的生存空间。但如果不好好研究市场和创新,一味地争取更大的政策空间,恐怕就有点得陇望蜀了。比如,现有条件下,开放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的“号码携带”就属于难度很大的事情,虚拟运营商暂时就不要觊觎了。
同时,电信服务需要有持久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虚拟运营商此刻一窝蜂地涌入电信市场,未来必然会出现市场洗牌,必然会有一些经营不下去的虚拟运营商出局。到时候出局的虚拟运营商不能拍拍屁股,不管此前业务宣传时对用户的承诺,一走了之,必须有足够完善的善后措施。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虚拟运营商必须对自己将来的责任和义务有着清晰的了解,不能顾前不顾后。(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