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对于微信而言,因为“中暑”事件的发生,证明是并不轻松的一周。
7月22日早晨7点30分左右,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近20个省市的大量微信用户无法登录,或者登录后无法收发信息、刷新朋友圈。彼时,正值中国大范围遭遇高温天气,因此网友们将微信服务中断形象地描述为“中暑”了,并纷纷吐槽由此带来的不便:“心里发慌了”、“感觉和小伙伴们失散了”……
因为“中暑”而昏迷不醒的微信,在将近7个小时之后,才终于恢复了正常。这次“中暑”事件,在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微信业务之外,其实还带给了业界很多的思索。
思索之一,在于微信等OTT类业务和应用,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也是数字时代的全新应用场景。
“当微信上不去的时候,才知道这些东西已经融入了生活”,“都得网络社交依赖症了”,“微信上不去,差点都要把约会给耽搁了”……网友们的这些心声,无疑最为真实地反映了微信在日常生活乃至工作中所占有的分量。由此可见,微信等OTT类业务和应用,代表了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方向。敞开怀抱拥抱,是任何一个信息通信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的心态。
思索之二,在于微信等OTT类业务和应用,作为台前的“名角儿”,赢得了观众的注目和掌声,但是我们也无法忽略背后的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没有网络等基础设施,一切业务和应用,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微信“中暑”的真正原因,在于服务器基础网络发生了故障。据腾讯相关人员介绍,微信的核心数据服务中心放置在上海,7月22日,上海市政施工时挖断了承载服务器数据传输任务的电缆,而且同时挖断了两条。“两条光缆同时被挖断,属于小概率事故,但是却造成了影响范围广、恢复时间长的问题”,腾讯表示。
思索之三,微信“中暑”,对用户造成了很大规模的影响,如何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件呢?
“后续我们会进一步完善技术,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提高抗灾能力。”这是腾讯的表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电信级的可靠性,恰恰是微信等OTT类业务欠缺的,电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容灾性设计显然值得借鉴。
“光纤是最容易出故障的领域,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光纤网络断纤的情况其实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对于网络的可靠性而言,是需要从业务层到物理层,都具备保护能力的。”一位电信传送网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员向《人民邮电》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用基于更多光缆路由的ASON网络提供保护,就能让网络变得更加可靠。因为ASON网络能够实现两次断纤甚至三次断纤情况下网络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诞生于互联网土壤的微信,代表了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方向,传统电信业既要积极拥抱,更要充分发挥传统电信网络的先天优势,最终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尤其是更可靠的服务质量。(姚春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