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随意打”宣传资料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武晓黎
3月21日,浙江联通推出了2G“随意打”系列套餐:浙江联通用户拨打省内联通的手机和固话全部免费。此举一出,惊动业界。网上不少人从各种角度做了分析:有力挺联通的,有担心移动压力测试的,有给移动支招反击的,有评浙江老于(浙江联通总经理于英涛)挑战政府监管权威的……随后,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出面叫停,但遭到了浙江联通的抵制,至今未改。一个多月以来,各地联通纷纷跟进。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随意打”对用户的吸引力有多大?什么样的用户会被吸引?语音业务在3G、4G时代可能会变成赠送的基本业务,不再另行收费,“随意打”将成为常态吗?
能随意打当然好
“随意打”套餐的具体标准是,所有的2G套餐,都可以升级成浙江省内全免费,例如网聊升级版,月费10元就包括300M流量、100条短信和联通用户免费打。
据浙江媒体报道,现在“随意打”套餐不仅仍可办理,而且消费者反应热烈。记者询问了几位北京用户,大家也都认为,如果语音可以随意打,当然是一件好事,他们认为:“不管白猫黑猫,能给手机用户带来实惠的才是好猫。”
与此同时,广西、湖南、甘肃和湖北等地联通公司,也都正式推出了“随意打”套餐。
用户都是奔着越便宜越好去的,不要钱随意打,听上去当然会让很多用户感兴趣,但实际上真正的受益者是谁呢?这恐怕要仔细地分析一下。
一位联通资深人士认为,对联通2G用户,随意打当然有吸引力。有网友分析,联通用户户均网内通话费是5.5元/月,开通此业务后可以降到3元,省了2.5元。但实际上,5.5元是平均值,还有大于5.5元的用户,这批用户更要感谢这一新套餐。
因此,2G用户都是受益者,那些月均话费数额越高的,越是受益者。
他网用户必须精算
一些人认为,联通此举意在抢夺其他两家运营商的用户。但这位人士分析说,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对移动用户来说,那些享受公费报销的用户一直都对价格不敏感,而且很多都是移动虚拟网(V网)的绑定用户,他们和常通话的家人朋友间早就实现了免费通话,(这也是浙江联通推出2G“随意打”的原因),他们是移动的铁杆粉丝,不会轻易转网。而那些自掏腰包的用户,则要先看看自己每月话费详单,仔细算算账。打联通电话多的,有可能会转网,但前提是对移动号码本身没有依赖性。打移动电话多的,要精算一下话费详单:转联通是怎么个花费,留下来是怎么个花费,留个移动号再办个联通号又是个什么花费。
对电信用户,转网的可能性更小。因为电信业务的捆绑非常紧,用户转网除了要考虑移动用户的那些因素外,还要同时考虑固话、宽带捆绑等因素,那么应该有网内网间固话宽带4种变量就是4×3×2×1种组合,每种组合的权重应该是多少呢?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这实在是一道太过复杂的数学题了。
这位人士开玩笑说,如果有人开发个“网内网间话费计算器”的APP,放到AppleStore里,一定大热。
应限制“大者恒大”
有人分析说,联通的“随意打”缺乏合理的商业逻辑。对于浙江联通来说,有可能现在的2G网利用率较低,通过这种扩张性资费策略不仅能保住现有用户,还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用户。但如果用户规模上升到一个临界点,联通就会面临对GSM网络升级扩容的问题,不然,无论联通的语音“随意打”还是移动的数据“随意送”,都只是着眼于眼前的权宜之计。对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不计较用户体验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好事情。
数据业务飞速增长的今天,在语音业务市场上,弱势运营商存在着网络规模相对较小、用户整体规模小、网络价值小、缺乏升级扩容动力、网络能力处于劣势、用户离网率高、
新用户进网比重小、网络规模难以扩展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状态。
要改变这个状态,靠扩容和提升覆盖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激进的市场策略,在短期内扩展用户规模,通过网内的随意打来吸引新增用户。业内人士认为,联通此举,无非是弱小者在激烈的市场压力下寻找突破口的一个无奈之举。
电信业专家付亮说,在浙江,移动市场渗透率很高,每10个人就有12部手机,弱势运营商必须做出数倍的努力。针对中国移动的虚拟网战略和中国电信的宽带、移动捆绑套餐,联通的“随意打”是少数几个可能有效的突破点。哪怕脚踩红线,联通的这一举措也显示其对改变当前格局的良苦用心。
付亮说,其实国家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出台一些规定,限制运营商垄断资源。这几年垄断资源仍然在向中国移动集中,大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其实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关政策的跟进,早已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因为现在的竞争局面已越来越恶劣,倘若相关部门再不着手调整,将来弱小运营商可能连这种‘低级’对策都拿不出来了。”
“随意打”是早晚的事情
虽然地方电信监管部门对“随意打”采取的是否定态度,但专家指出,全面实现“随意打”是早晚的事情。
不少用户认为,浙江通管局要求浙江联通停止“随意打”宣传是不合理的。他们认为,包月随意打是大趋势,是打破垄断的好举措,对用户是有利的。国家一方面说电信业垄断,一方面却打击竞争行为。
IT评论网专栏作家、《中国网事》作者丁西坡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免费打电话确实应该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数据和增值业务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作为商品的移动语音服务将变得不再重要。用户对语音服务需求的大大降低使其弹性系数逐渐变大,从而使得价格趋近于边际成本成为可能。《通信世界周刊》总编辑杨海峰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还在考虑2G语音业务区别定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语音市场定价权应该交还给企业自主经营。在欧美主要国家语音收入都已占比30%以下,更多是“在一定套餐下加强数据经营,而将语音时长作为套餐的一部分,以类似‘随意打’模式放开限制。”国内运营商在新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服务与终端优势,尝试打“组合拳”,如在合理的包月套餐内逐步放开语音“随意打”,细化用户数据流量需求,按照不同价位进行速率经营,给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体验式营销,在优化客户服务的同时提高ARPU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