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手机收费陷阱害人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武晓黎
“妈妈上个月刚给我充了100元话费,可是刚刚短信提醒我只有2元了。”北京的小学生张涵对记者说,“钱怎么用得这么快啊。”记者查询后发现,原来张涵的手机有包月上网套餐和一个包月下载业务。记者打开张涵的手机发现,手机右下角有一个一键上网快捷键,菜单里还有WAP游戏等快捷方式。他曾经上网下载了桌面、彩铃,还随便玩了一些游戏。
据央视调查,部分国产手机内置了暗藏吸费陷阱,不知情的用户点击后会自动被扣除资费,部分暗藏的收费陷阱甚至不需要用户点击也会自动扣资费。更为严重的是,用户压根无法删除那些收费菜单。
SP在手机内内置收费软件或者一键上网快捷键等,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而随着政府和运营商对欺诈订购、强制订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内置方式现在更是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出台了有关规定,对手机定制业务进行全面规范,此举能否遏制手机吸费陷阱,令业界关注。
移动新政会动真格吗?
4月初,针对全社会对山寨手机内置SP业务骗钱的指责,中国移动内部会议确定:暂定3个月内SP业务全部退出没有入网许可证的山寨机(包括水货手机),否则一律停止业务。
看上去这像是运营商少有的铁腕政策。但事实上,不少人认为这会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山寨机内置的SP都是违规的,是SP商与手机软件方案提供商之间勾结,跳过了运营商层面内置的。运营商有没有权利让这样的SP从山寨机中撤出呢?不少人认为,运营商对SP的约束并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其次,数以万计的SP是否植入了山寨机又是否撤出了山寨机,运营商必须下大力气去甄别和监控。
一位资深SP从业者认为,对于运营商来说,想要约束SP是很容易的:“运营商想治哪个SP就治哪个,不管什么法律依据。”他还认为,对运营商来说,如果真想监控SP是否是山寨内置,是很容易的,只是看想不想做而已。运营商技术人员稍微做一下上行内容分析,就能得出准确率达99%的判断。
但事实上,运营商并没有真正实施新政的积极性。一位多年从事SP营运的人士对记者说,如果SP不搞内置尤其是山寨手机内置业务,将会有90%的SP中小公司倒闭,而大SP公司不死也得重伤。如果真正实行新政的话,那些已经上市的SP的财报也会大幅缩水。而对于众多的地市级运营商来说,将会无法完成增值业务的KPI考核。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在2006年初,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业务合作管理办法2.0》中就明确规定:“禁止SP和终端厂家直接进行终端内置业务的合作。”2007年初,中国移动又在《移动梦网业务合作管理办法3.0》中强调了该条规定,并且决定将之纳入信用积分管理。但至今,违规内置依然屡禁不绝。
因此,这位人士认为,新政内容并不新鲜,顶多是给公众一个交代,对那些实在不像话的SP起到一个敲山震虎的作用。尽管如此,据称,三大运营商近期对SP的整治还是初见成效,SP的违规收入已经大幅下降。
政府管理效果尚待检验
针对愈演愈烈的内置收费陷阱,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出台了《移动电话机定制管理规定》,对手机厂商与运营商合作生产定制手机的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定制手机中不得内置固化的SP代码、SP服务链接以及SP客户端软件。
工信部此举是想从源头上对手机增值业务的安全进行把控,保护手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规定》重点加强了对定制手机内置增值业务的管理,要求定制方加强对定制手机内置业务的审查。定制方在定制手机上提供自营增值业务时,不得限制消费者使用其他增值业务服务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定制话机不得内置固化的SP代码、SP服务链接以及SP客户端软件;定制手机不得锁定网络,应允许消费者选择其他电信运营企业提供的同制式网络服务,并能实现基本的通信功能。
其实,针对手机吸金这样一个由来已久的顽症,早在2006年,原信息产业部就专门对此出台了《关于信息服务类用户申请调查处理的实施细则》,规定用户订制业务必须实行二次确认。然而,仍然是由于巨额的利益关系,二次确认的规定并未得到很好的实行。
业内人士认为,与工信部很多政策一样,《规定》目前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首先,定制手机并不是市场销售的全部,只占到一部分,《规定》对大量的山寨手机、水货手机和翻新机没有约束力,而这些恰恰是吸费现象的主要源头。其次,运营商对于《规定》的实施一样没有实实在在的积极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CEO李向东的案例不难看出,移动首推并被其他运营商学习的SP管理模式,现在看来也是有非常大的漏洞,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与SP勾结。”
这位人士说,规范化管理肯定是要做的,但目前还只是个文件而已。要斩断手机吸费的利益链,《规定》的思路是对的,就是要严格禁止所有市场上销售的手机捆绑任何收费软件,让用户自主决定订制何种业务、装什么样的收费软件。监管部门要认真执行《规定》,把规避了入网认证程序的山寨手机清理出市场,对违规方案设计商、生产商和增值业务供应商进行严厉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机用户不会误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