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低处流,货往高处走”,这是商界流传的一句亘古不变的箴言。然而,在如今的数码产品市场,这一商界准则似乎正被改写。
自5月初开始,在全国一些省市逐渐蔓延的某品牌经销商拒卖事件,无意间揭开了历年来数码厂商在打击“窜货”(或称之为“飞货”)、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却忽视了消费者权益的真相。
同货不同价涉嫌 “劫贫济富”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怪圈,越是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地区,手机、DC、DV等数码产品越便宜;相反,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产品的价格反而越昂贵。花同样的钱,欠发达地区消费者只能购买到发达地区的二线产品。久而久之,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技术代差越来越大,这就是现在各大数码企业奉之如经典的地区授权政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内蒙古一数码产品经销商王先生对此愤愤不平,“如果没有‘窜货’,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就只能接受这种人为造成的地区性消费权益不平等。同机不同价,这才是‘窜货’的根源。”
调查发现,目前各大数码品牌都实行地区授权经销政策,将国内市场划分销售区域,有的以华南、华北等地域标志为一个销售区,有的以省为一个销售区等,每一个销售区内授权一个或若干个经销商,所有的销售区域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供货平台、资金平台来统一供货及提供资金支持。这种政策要求,所有的经销商必须将货物在自己的区域内销售,进入非指定区域交叉销售即为“窜货”。
目前各大数码品牌对各销售区的供货都采取“同货不同价”政策,即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销售区域,给经销商的供货价及返点、广告、促销等支持政策也完全不同。
以某品牌2008年底上市的某型号DC产品为例:北京经销商的提货价为1000元,所能获得的完成任务返点为12%,如果经销商提货超过100万元,可获得4万元广告和促销支持,另外可得到每台30元的店员奖励;而山西地区的经销商提货价为1050元,所能获得的完成销售任务返点为8%,同样提货超过100万元,仅可获得2万元广告和促销支持,店员奖励为每台20元;内蒙古地区经销商的提货价为1080元,所能获得的完成任务返点为7%,无广告和促销支持,无店员奖励。也就是说,内蒙古地区的消费者需要花费1200元左右才能购买到该产品,而北京地区的消费者则有望花费950元左右购买到这款产品。
这种涉嫌“劫贫济富”的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北京地区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拿到返点、支持及奖励,不惜让出8%甚至12%的返点利润向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窜货”,而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的经销商就可以明显低于厂方供货价的价格拿到产品在本地区销售,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相比之下,山西、内蒙古等地区消费者完全有可能以低于当地授权经销商进货价的价格买到该产品。
“窜货”:基层经销商的求生本能“经商的目的就是逐利,这是自古以来经商的目标。”长期从事“窜货”的山东数码经销商李先生告诉记者,“没有自己的放货(‘窜货’)渠道,根本不可能完成不停上涨的销售任务,从而顺利地拿到返点、支持和奖励。”
记者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辽宁等地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表示:“窜货”其实是无奈之举,主要是为了求生存、保利润。但与此同时,在市场规律的主导下,低成本才有可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低售价,消费者也间接地从中获益,可以享受到更实惠的价格。为了防止其他地区“窜货”,各地经销商纷纷把利润降到最低。“咬着牙也得把利润降低,有时甚至要把厂家提供的返点利润也折进去,尽快把货卖出去。否则,如果卖得价高了,别的地区的货一下子就冲过来,所有的货都得砸在手里头。”说起“窜货”,石家庄经销商王先生总是一脸苦笑。
许多地区的数码经销商私下达成共识,通过差异化选择不同机型后,再通过跨区域合作供货来实现供求双方的共赢,供货方可以早日完成销售目标,进货方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而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实惠的价格。
打击“窜货”在伤害谁的利益 毫无疑问,“窜货”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数码厂商保障自身利益的价格体系和自身市场秩序。数码厂商在打击“窜货”时称为了避免经销商之间进行竞争,扰乱其内部市场秩序,但从根本上都为了维护其“同货不同价”背后的垄断利润率和垄断价格,忽视的恰恰是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在此前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各大数码品牌对于“窜货”的打击手段不尽相同,如大部分DC品牌对于“窜货”的打击和处罚一般都以每台500元左右对“窜货”经销商进行处罚。类似诺基亚采取的对地区经销商收购的“窜货”每台罚款2000元,第三方公司收购的“窜货”每台罚款1万元的做法尚不多见。不过,部分品牌在打击“窜货”时,甚至采取对“窜货”不提供保修、换机等服务,即使勉强提供保修、维修等服务也故意拖延时间。这种做法直接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为消费者,我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核查购买的产品是不是‘窜货’,而且,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窜货’不能享受三包等售后服务,拒绝售后服务是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该严厉处罚。而且我觉得‘窜货’并没有什么不好,可以让消费者买到更低价的产品,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货往高处走嘛,哪个地方的利润高,货自然就会往哪地方走。很难说厂商打击‘窜货’是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对数码市场颇有研究的北京消费者郭先生认为,“窜货”可让全国消费者免受厂家自行设置的地域和价格歧视,能真正享受到同货同价。■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