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凌琳
央视曝光锦湖轮胎返炼胶事件正在行业内进一步发酵。
上周,在青岛召开的轮胎橡胶行业会议上,全行业一致决定将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紧急拟定一份“行规”,以避免轮胎企业重蹈覆辙。
“这个事件,全行业非常重视,”3月21日,电话那头的邓雅俐声音中略显急躁。这位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透露,协会正在拟定一份网上的公开回信。主要内容是:要求行业内企业举一反三,返炼胶的采用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严格控制标准。
隐秘的行规
邓雅俐解释说,实际上返炼胶是在压出的过程中,由于宽度等原因不合格而产生的产品,胶本身没有问题。“应该说,返炼胶并不是胶本身不合格,如果一点不用,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所以企业一般都按照标准少量添加。”目前在中国尚没有返炼胶使用比率的相关法规。而具体掺多少比例,邓雅俐称,由于各家企业的装备不同,比例也不一样。
记者试图通过正面采访了解行业相关掺用数据,但在轮番采访后,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轮胎企业都闪烁其辞,并不愿意透露。
而韩泰也不断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事发后,韩泰相关人士的回音是:轮胎从制造到出厂需经过相关部门的第三方认证。目前,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橡胶轮胎实验室,是国家授权认可的鉴定检验机构。
而长期与供应商接触的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也告诉记者,“返炼胶按照严格比例不会影响轮胎的质量,” 而记者从一些高端品牌的轮胎厂家也了解到,如果遵守既定的标准进行操作的话,使用返炼胶应该对轮胎品质不会带来影响。
据记者了解,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中,也没有返炼胶相关的规定。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轮胎检测的标准严重滞后。
事实上,我国目前执行的轮胎质量标准还是1997年发布的标准,多年来未曾有过任何改变,已经严重滞后于目前汽车和道路的发展速度。这与国外的水平整整相差了10年。
在我国,虽然锦湖、韩泰等企业都曾相继陷入鼓包门,但几乎所有轮胎企业除了发表空泛的质量保证声明书之外,从未正面积极给与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及应对方法。甚至对于最常见的轮胎“鼓包”问题,轮胎厂家也几乎无一例外将责任推卸掉,称是因为轮胎气压的不稳定、路况复杂、驾驶者的不良驾驶习惯等导致。
在锦湖事件以后,国内厂家也纷纷回音。一种是置身事外,如上海大众在声明中,明确表示锦湖轮胎未给自己配套;而一汽大众和东风雪铁龙也表示所采购的锦湖轮胎并不涉及被曝光的天津工厂。而一些已采用的厂家,则表示消费者在以后购买新车时可以选择不用锦湖轮胎。
相比较下,2001年,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要求普利司通旗下品牌泛世通召回350万只轮胎,可泛世通认为自己的轮胎没有问题,于是福特汽车结束了与泛世通长达95年的合作关系,更换了所有车型的轮胎。
锦湖轮胎曾在美国市场进行过两次召回,其中一次召回的轮胎数量高达7万多条。由于存在漏气的问题,固特异对2010年1月24日至2010年5月29日生产的邓禄普轮胎进行了召回,仅在美国市场就召回了11994只问题轮胎。而类似这样的轮胎召回事件,美国不仅执行了多年,而且早已形成常态。
业内人士认为,应尽快将轮胎列入召回机制中来。
成本压力
锦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配套商,据不完全统计,其配套车辆高达1000万辆。
“金融危机后,原材料开始大幅上升,新车的价格不断下降,供应商很难在配套市场上涨价太多,因此,只能薄利经营,售后市场上可以提升一些价格,但对于中低端品牌定位和品牌影响力的轮胎企业就无法提价太高,因而利润越来越薄。再加上,美国的轮胎特保措施,导致出口美国的大量产能冲向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竞争,中低端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因而很多厂商薄利甚至亏损。”陈文凯认为,锦湖轮胎超比例使用返炼胶,也是因为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原因所致。
在轮胎企业的阵营划分中,锦湖、韩泰属于第二阵营,他们三家共同的特点是,价格比处于第一阵营的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更低,这也使得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大规模侵蚀了第一阵营的市场,如上海大众的途安,就由配套的固特异换成了韩泰,以此降低成本。
竞争的结果是,第一阵营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替换胎市场,而第二阵营则在配套市场的份额更高。
众所周知,替换市场的利润更高,当然第二阵营的企业在获得了配套市场的份额后,也希望转战替换市场,但由于第一阵营的企业已布局在先,加上在配套市场上,品牌的关系,第二阵营在替换市场所能抢到的比例并不高。
以锦湖为代表的轮胎企业,在配套市场很快也遭遇了难题。由于车价不断走低,厂家每年都有降低成本的压力,一般都会将成本的压力转嫁到供应商的头上。
但去年以来,橡胶成本大幅上涨,虽然,3月份天然橡胶价格刹车,但去年以来,橡胶曾在4万元/吨的价位上维持一个多月,轮胎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大幅削弱。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去年国内轮胎企业亏损面超过20%,今年1~2月以来,轮胎企业的亏损面已超50%。
今年,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公司再次宣布在中国轮胎配套和替换市场提价5%~8%,国内轮胎企业如双钱、华南等再次上调内销轮胎价格5%~8%、出口轮胎价格6%左右。但一位轮胎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这2年轮胎行业也在采取陆续涨价的措施,但幅度有限,仍然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式。
“总体而言,轮胎涨价,与品牌有关系,强势品牌的涨价可以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中等和弱势品牌则只能跟着涨一点,但利润空间仍然很小。另外,对于向整车厂销售的配套市场,涨价的幅度相对小一些,”陈文凯分析,这也是导致锦湖事件的原因所在。
陈文凯认为,成本挑战不是大量采用返炼胶的理由。轮胎是关系生命安全的关键产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是众望所归,希望橡胶协会的回应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