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浙江台州举办的国际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上,众多新款电动车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本报记者 任震宇 文/摄
电动车安全性待考
越跑越快,也越来越重的电动车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反对者甚至称其为马路杀手。
持此论的人还举出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交通事故伤亡统计数据,2004年,驾驶电动车出现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589人,受伤人数为5295人,而到2008年,驾驶电动车出现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了3107人,受伤人数达到17303人,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同期驾驶自行车和摩托车出现交通事故伤亡的人数则一直在下降。“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中国公安大学副教授刘东根表示,“别忘了,2004年电动车保有量仅2000万辆,而到了2008年,电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02亿辆。保有数量大幅度上升,出现交通事故的总量自然也会上升。而与此同时,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保有量在减少,其出现交通事故的总量自然也会减少。”
刘东根告诉记者,一种交通工具或者一种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有万车死亡率和亿公里死亡率这两种主要指标,他曾同样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2004年到2008年这五年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做过计算,发现电动车的安全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么可怕,它甚至比自行车还要安全。
根据刘东根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4年到2008年这五年间,电动自行车的万车死亡率和受伤率平均分别是0.28和2.163,而同期的自行车为0.5和2.03,摩托车为2.54和14.06。“虽然这五年间电动自行车的万车死亡率没有下降,但是从绝对值上看,电动自行车的万车死亡率比自行车和摩托车都要低,按五年平均值计算,电动自行车的万车死亡率仅为自行车的56%,摩托车的15%左右。”刘东根说。
与之类似的还有亿公里死亡率,根据刘东根计算,电动自行车的亿公里死亡率5年间平均为0.28,受伤率为 2.23.而同期自行车为 1.36和5.41,摩托车则为1.92和10.69。“从这一结果不难看出,如果用电动自行车去取代自行车和摩托车,不会导致交通状况恶化。”刘东根表示,“从2004年到2008年,电动自行车逐渐增加,自行车开始减少,但把这两种交通方式出现的交通事故导致死亡人数合并起来可以发现,2008年比2004年还减少了4742人。”
安全意识须提高
刘东根告诉记者,虽然从2004年到2008年电动自行车的万车死亡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也没有明显下降,可见其安全性依然有改善的空间。“我分析过电动自行车事故的原因,除了对超标电动车无法有效管理外,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也不高,驾驶技术也比较差,交通违规很常见。电动自行车自身安全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刘东根表示,对电动自行车限速还是有必要的,但鉴于当前城市的发展状况和10年前已经有较大不同,建议对电动自行车的重量和速度予以一定放宽,但在城市非机动车道上,依然要严格执行限速15公里的规定。
而要严格执行这一规定,除了在电动自行车硬件上要保证有准确的速度表和调速装置外,执法部门也要加强对超速电动车的违章追查,也可以考虑给电动自行车免费上牌,实行一车一牌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驾驶者的消费教育,我见过不少商家对购买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说,这车和自行车完全一样,骑上就能走。其实电动自行车和人力自行车还是有区别的。”刘东根说:“所以,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驾驶者的交通法规教育,还可以加强对电动车驾驶技术、使用常识的教育。像杭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和非机动车管理所就合作编写了《正确驾驶电动自行车手册》,随使用说明书一起发到消费者手中,引导消费者树立良好的交通意识,帮助消费者尽快熟悉电动自行车的驾驶技能。”
路权之争引发热议
在现行的交通体制中,电动自行车依然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在去年的电动车标准之争中,相当一部分支持将超标电动车划入机动车行列的人都是“公交族”和“地铁族”,在他们看来,这些在非机动车道上快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所产生的威胁比汽车还要大。“这些争议的本质其实是路权之争。”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段里仁告诉记者,“我国城市交通的一大特征就是混合交通,这种交通方式有两大弊病,一是造成交通堵塞,二是造成路权分配不尽合理。”
在现有的路权分配制度中,强势地位交通方式天然地占有了更多的路权,而弱势地位交通方式则依靠法律的倾斜给予更多保护,从而取得平衡。而电动车处于强弱之间的特点,则决定了相对于自行车、步行等弱势交通方式拥有更多的路权,但其相对于汽车的弱势地位又使得其期盼获得更多的法律倾斜保护。而电动车国标就是意图以一刀切的方式,让电动车自身定位不再模糊。
但这引起了专家的担忧。段里仁表示,将超标电动自行车划为机动车的话,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现在的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亿辆,如果这些电动自行车都涌到机动车道上,肯定会降低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让已经拥堵不堪的交通更加拥堵。而且,电动自行车到了机动车道上,对其驾驶员来说也很危险。”
虽然在城市交通中电动自行车处于一个尴尬地位,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其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大量进入城市的新移民需要便捷的交通工具,这就形成了对交通运输能力的新需求。
电动车该跑哪条道儿
传统上解决这一问题依靠的是大力发展公交。但建设部原副部长,中科院院士周干峙告诉记者,公交并不能够完全解决交通问题。“我曾参与过北京交通问题的规划,以前寄希望于地铁能解决交通问题,这几年北京地铁发展得很快,但交通问题没有解决。公交优先提出来后,这几年北京的公交车已经超过2.2万辆,线路880条,票价还很便宜,但依然没有解决交通问题。反倒越走越慢,现在堵车不是小车堵大车,是大车自己堵。地铁也是这样,地铁虽然方便,但只方便了沿线的居民,只要一换乘,优势全没了,虽然地铁本身很快,但消耗的出行总时间依然很长。”
周干峙认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中,给不同的交通工具都留下了位置,如果说公交车和地铁作为主干,适合担负较长距离的人员运输的话,那么如电动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则适合中短途的支干路线运输。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也持类似的看法,“我曾和人约定,我骑电动自行车。他们开轿车,前往两公里外的地方,结果是我先到了。可见在中短途距离上,电动自行车还是很有优势的。”
而对于电动自行车在城市道路上的位置,周干峙告诉记者,城市里的道路也开始由一条人行道,发展到汽车道、快车道。如果电动自行车本身也是多种多样的,速度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很多工程措施也要跟着它配合来做。“电动自行车将来至少也是好几种速度,有接近摩托车的速度,有接近自行车的速度,还有给老年人跟残疾人的速度,都需要有不同车道来保证安全。这不是不可能的,可以慢慢改进。”
显然,解决电动车自身的尴尬处境的办法,已经脱离了电动车自身的领域,更不是一个标准能解决的,而是进入到了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领域,而这已经不是电动车企业和一些管理部门能掌控的,需要更高层次上的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