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全省乡镇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议在徐州召开。江苏省工商局把市场企业化登记工作作为乡镇集贸市场规范管理的重中之重,采取三项措施进一步推进乡镇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会上,徐州366个市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有形市场全面登记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
近年来,随着市场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市场建设中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江苏省有相当数量的市场没有办理工商登记,特别是农贸市场尤为突出,市场不登记带来了诸多实际问题,造成市场管理不到位,成为制约市场管理水平提高的严重“瓶领”。针对无法人登记、无配套设施、无专业管理人员的“三无市场”的顽症,去年以来,全省工商系统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狠抓了市场开办主体的登记工作,把市场开办主体是否有照看作是市场信用建设和平安市场建设必须达标的前提条件,围绕市场规范化建设,采取了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市场企业化登记工作,通过向市场主办单位和乡镇政府广泛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讲明依法实施企业登记对其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企业生存发展的长远性,以及地方政府在市场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责任,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市场开办者主动登记的自觉性。徐州工商局通过对“三无市场”的整治,乡镇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取得了好的效果,徐州366个市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有形市场全面登记,有效促进了乡镇集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同时,全省工商系统加大了工作力度,把市场开办主体准入、市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作为“治本之策”,通过建立包括主体准入、商品质量、经营行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商品交易市场的制度体系。为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市场信用建设、平安市场创建、放心消费创建等工作全面、扎实推进。针对乡镇集贸市场普遍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严重的问题,全省各级工商部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情况,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近两年涌现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比较规范的市场。一些地区大手笔建设、市场改造力度较大,把市场改造升级列为政府实事工程,改造一新的市场安全防范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省工商局要求,全省各地下一步把市场企业化登记工作作为乡镇集贸市场规范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推进市场信用建设和平安市场建设、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基础。
一是指导市场开办者落实信用管理制度。指导、帮助农副产品市场开办者落实12项制度和非农副产品市场开办者落实10项制度,帮助市场开办者确立信用管理思想,用信用管理的思维理念去谋划、推动日常管理,使信用管理真正成为市场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推进市场日常监管与信用评价的有机街接。根据市场不同情况,指导市场开办者将物业管理、消防安全、主体准入、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日常管理要求整合起来,建立起涵盖经营者日常经营活动全过程的信用评定标准和细则,全面收集信用信息,客观公正地进行信用评定,推进信用分类和信用奖惩环环相扣,引导开办者加大激励与惩戒力度,按照《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参考标准》开展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较好的经营者,要在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给予必要的精神、物质奖励,增加其守信受益;对信用较差的经营者,要运用经济、舆论等手段进行惩戒,真正建立奖励守信、惩戒失信机制。强力推进工商部门与市场开办者信息系统互联共享。指导有条件的市场建立现代化的网络监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信用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科学的信用监管制度。首先建立信用评价制度。构建规范的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为科学合理的认定市场信用等级、依法实施分类监管奠定基础。其次改革完善市场巡查制度。探索实施整体监管巡查制度,依据市场开办者、经营者不同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频次,充分运用信用分类结果,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再次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和完善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信用信息披露、征集、使用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市场监管相适应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三是加强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建设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和日常监管应用系统数据库,进一步搜集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联动监管的机制。(苗青 胡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