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上图 5月2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帕蒂亚葡萄庄园内,游客在温室内采摘葡萄。东海县温室葡萄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比传统种植模式的葡萄提前近一个月上市。
张开虎摄(中经视觉)
近期我国水果价格持续上涨,引发各方关注。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途中,临时停车走进一家水果店,询问水果涨价情况和原因,指出要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果等产品供应充裕、价格合理。
针对当前水果价格的波动和供应保障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涨价主因是短期供应偏紧
“近期水果价格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清明、端午节日消费拉动以及市场供应偏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产业安全团队副研究员武婕表示。
4月份,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批发均价每公斤6.28元,环比上涨5.9%,同比上涨12.3%,已经来到2015年6月以来最高点。
武婕告诉经济日报记者,4月份,本产季丰收的柑橘属水果已经逐渐退市,而北方时令水果尚未大量上市。市场供应主要依赖存储类水果和南方时令水果。分品种来看,苹果、梨等存储类水果由于去年减产,库存持续同比偏低,所以价格呈明显上涨势态。南方时令水果方面,广东荔枝受暖冬天气、周期性小年和盛花期降雨影响,减产明显,价格偏高;西瓜产新地区供应逐渐增多,但尚不能大量上市;香蕉由于供应产地更替至海南,供应稳定,价格逐渐趋稳。
那么,今年后市水果价格会持续高企吗?
武婕表示,南北方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前,预计苹果、梨的价格将进一步上涨。5月底以后西瓜产新地区不断增加,预计价格会逐渐过渡到季节性下降通道。荔枝、龙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产量下降,价格将明显上涨。香蕉海南产区大量上新,因没有替代水果冲击,供需平衡,价格稳定。7月份以后,随着夏季时令水果种类增加,市场总供给量也会明显加大,除了供给量不大的少数水果外,全国水果整体价格将趋于下降。
全国水果产需总体平衡
长期来看我国水果供应有保障吗?
武婕从生产、消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从水果生产角度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生产国。水果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近5年来,在较高的比较效益推动下,中国水果种植面积波动增长,水果总产量也呈现波动增加态势。2014年至2015年,中国水果总产量从2.33亿吨增加至2.45亿吨,2016年小幅下降至2.44亿吨,2017年至2018年又从2.52亿吨增加至2.61亿吨。从品种产量来看,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作为主要水果品种分别占总产量约20.4%、17.3%、6.8%、6.3%、5.2%。以山东、河南为代表的华东、华中地区作为我国第一、第二大水果产区,水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约23.5%和16.3%。
从消费角度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消费国,全国水果消费稳步增长。据估算,2018年中国人均水果直接消费量为82.3公斤,国内水果直接消费量为1.15亿吨,水果加工消费量3100万吨。综合来看,人均消费量稳中有增,同时随着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不断升级,人们对水果的安全、营养、便捷和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果消费更加趋向于优质、特色、品牌产品。国内水果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工工艺不断提高也拉动了加工消费,2018年水果加工消费量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1%。
“近年来,国内水果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产能也在扩大。2018年国内消费总量约为2.53亿吨,全国水果总产量约2.61亿吨,国内水果市场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武婕说。此外,水果进出口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中国水果及制品进口量592.48万吨,进口额84.1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24.8%和34.5%;出口量509.68万吨,与上年相比减少2.0%,出口额71.5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1%。
武婕预计,2020年,全国水果产量为2.76亿吨,国内水果消费总量将达2.62亿吨;2025年,全国水果产量将达3.05亿吨,国内水果消费总量将达2.95亿吨;2035年,全国水果产量将达3.32亿吨,国内水果消费总量将达3.21亿吨。总体看,我国水果产需基本平衡,略有盈余。
稳价格需要加快产业升级
蔬菜水果价格走势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部分水果、瓜菜价格大起大落现象频繁上演,不仅扰乱了人民生活消费,也冲击了行业生产。而防控风险,让水果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则有赖于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水果种植风险较大。自然灾害、价格波动、质量安全,诸多风险分散于产业的不同环节,借由产业链进行传导和汇集,如经长时间累积或突发事件触发,行业将遭受沉重打击。”武婕说。
我国水果种植多为果农分散经营,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水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历经多个中间环节,抵御风险能力弱。比如,果农分散经营,导致跟风种植,较易导致供大于求、价格暴跌、果农亏损,价格暴跌又会导致跟风减产、供给不足、价格暴涨。
此外,武婕告诉记者,我国水果供给虽然总量充足,但供给结构不合理。大宗品类如苹果、梨、香蕉、葡萄等供给较多,特色品类如大樱桃、百香果、火龙果等供给较少。另外,品种熟期结构不合理。同类水果集中上市且同质化问题严重,结构性滞销时有发生,影响农民增收、产业稳定发展。
“水果卖难时有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水果大多欠缺品牌效应,以致产量高、价值低。”武婕说,比如我国苹果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均处较低水平。出口地主要限于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的鲜苹果数量很少。近年来,随着出口放缓,进口不断扩大,中国水果贸易格局由顺差转为逆差。
有鉴于此,我国水果行业宜尽快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现代果业产业链体系。比如在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方面,武婕建议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升级发展趋势、产业发展基础、区域资源禀赋等因素,充分挖掘和发挥水果产业比较优势与区域比较优势,分类推进大宗优势品种、特色差异化品种的发展,协调鲜食与加工比例,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推进各类水果向优势产区和适生区进一步集中,突破大宗品种差异化程度低以及小宗品种多而杂的局面。同时,调整优化内部品种结构,提升产品均衡上市能力,开发差异化、个性化品种,突出品质提升,适应国内市场升级化、多样化需求和出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