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月 文/摄
15小时49分39秒,成交总额突破1682亿元,也就是2017年双11的全天成交总额;11月11日24时,大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2135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这只是天猫一家的数字。
而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双11期间(11.1-11.11),电商行业全网GMV首度超过4000亿元。包括天猫、京东、苏宁等头部企业的成交额均保持增长态势。
走过10年的双11,从光棍节到购物狂欢节,一个人的孤单,早已成为一群人的狂欢。经历了起伏的双11,通过大数据打通线上线下,今天已经形成了以新零售为焦点的2018年双11。
数据已经出炉,亮点已经呈现,大幕也已落下。以今年双11为出发点,我们的目光也已经开始着眼未来。
亮点之外,进入以亿为计量单位的物流包裹总量,对双11依然是一个考验。能否全部及时高效送达,还待检验。
未来,如何消除逢双11就会出现的不满与愤怒,消除双11一些“游戏规则”对于消费者的负面影响,进而做到合规运营,是未来双11必须思考的话题。
新零售盛宴:数据打通线上线下
10年来,经历了试水、探索、爆发和多元融合,购物者对于双11是否仍然保持着剁手的冲动和热情?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专业分析师认为,天猫双11过去10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到2013年,高速爬升,每年都以倍速增长;2014到2015年放缓,保持在60%以内,算高速增长的第二阶段;2016年以来跨入第三阶段,增速到了30%左右,和中国电商市场的大盘状况差不多。从极速增长到稳定增长再到缓慢增长,增长一直在变慢,因为基数越来越大,渗透率越来越高。
2016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线上线下融合这一思路被不少企业认可。如果说去年双11是对新零售的试水,那么今年就是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的角逐。
今年的天猫双11涵盖阿里巴巴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全领域,覆盖生活全方位场景,也战略性地提出“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这一名词,可以说是新零售和全球化的双11。
不只是最先进行新零售改造的阿里,京东、苏宁也通过联动自身商超业态及与其他品牌合作的创新门店,共同打造线上线下一致化购物体验,实现双线融合。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降级的争论不断,“唱衰”双11的声音时而有之。
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最新的《2018年度网络购物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双11持有极大的热情,有超过九成(94%)的网购者参与过往年的电商购物节,其中18-35岁的年轻人是购物节的消费主力军,而他们也是最容易产生购物冲动的,56%的80后和58%的90后表示“购买了计划外的商品”。
在经历了多次互联网价格战之后,很多购物者对电商平台以价格促销刺激消费的模式产生了“审美疲劳”,挖掘具有个性特色的“卖点”来吸引消费者,在合理让利的基础上比拼自有特色和售后服务或成为今后双11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一年双11的集中大促又是大变革的序章。
新零售专家云阳子表示,双11一直在进化,从天猫的双11、阿里的双11、电商行业的双11,最终进化到整个零售行业的双11,也会越来越利好新零售企业,而非传统实体零售企业。
双11物流:当日达的协作与协同
以往的双11物流是一大痛点,退货率也居高不下,需要很长时间消化大促后的包裹,爆仓时有发生。一边乐见高涨的成交额,另一边担忧包裹如何更快送达。
近几年,网购成为一件很日常的事情,物流提速也愈加明显。在去年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表示中国很快会面临一天10亿个包裹的挑战。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大胆预言,未来“包裹”这个词会被重新定义,不远的将来,大家一定会看到每天10亿个包裹在每一天发生。
而就在今年双11当天,包裹数量大步跨过历史性的10亿大关,达到10年双11的最高值。物流订单从26万起步,如今增长了3800多倍。
据菜鸟统计,截至11月11日24点,全国已经有351个城市签收了双11当天下单的包裹,享受到大促场景下的“当日达”物流体验。而在已经签收的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收货量最多,武汉、杭州、南京、重庆和郑州也在前10名。
11月12日,“第一个到的快递是什么”话题占据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晒出照片,有人表示,上午付的尾款,下午就收到了。
不少消费者表示,明显感到今年收到包裹的速度快于以往,下单后包裹不再杳无音信。甚至有人调侃:“发货这么快,是担心我退款吗?”
而在快速收货的背后,少不了技术赋能。
今年双11菜鸟与中通、圆通、申通、德邦等快递企业一道,正式接入基于物流IoT的智能系统,这意味着全国各类物流场站内的百万个摄像头,将从简单的监控回溯设施,升级为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对场站的智能管理,用视频云监控系统提升全国快递中转和网点配送效率。
而京东物流充分发挥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的优势,从11月1日大促开始,截至11日零点,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订单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同时,机器人仓群不同层级的无人仓数量达到50多个,还有无人车、无人机、智能打包机、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运筹系统等不同“黑科技”助力海量订单增长。
在全行业大协作与智慧大协同,全力保障数十亿个包裹的正常运行,不只是双11面对的年度大考,也是整个物流业需上交的答卷。
一线城市及江浙一些发货地派送速度较快,对于平台及物流企业来说,如何将供应链下沉,将包裹更快地送到三四线消费者手中也是新一轮的考验。
正如顺丰创始人、总裁王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未来快递业要面对的竞争,不是来自同行,而是像Google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毫无疑问,科技在物流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重。
合规的未来:被动与主动间的抉择
刷单、删差评、预付费不可退、先提价再降价等问题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作为《电子商务法》实施前最后一个双11后,以往悬而未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否得到遏制?“旧习难改,问题依旧。”双11结束后,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对《中国消费者报》如是说。
众所周知,随着网购的发展,“刷单炒信”也成为引申出的新行业,甚至网传着各种由此“发家致富”的故事。
对于网购来说,买家评论成为消费者是否购买的一大要素。《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而实际又如何呢?
王锋住在上海嘉定临近服装批发市场的地方,这个市场主要面向网店店主,进货时买家秀及推广图文,店家都会提供。
赶上双11对于不少商家都是一个机会,但让王锋懊恼的是,网店10月才开,短短一个月时间,销量、好评率等都上不去。为了能快速提升销量,搜索排名靠前,选择了“刷单”来吸引人气。
对于即将实施的《电子商务法》他并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只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刷单’不会被平台发现。”
很明显,这些行为已然成为商家心照不宣的秘密。董毅智认为,这种规模的小商家不会去太多关注《电子商务法》。法规的顺利实施,仍有赖于平台对商户的管控。
每年的预热都让不少人跃跃欲试,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热闹过后,复杂的满减规则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双11当天赵洁发朋友圈称:“忽然发现买的所有东西都没有领券,全是原价买的!”
关于“退款退货”的争论也伴随着双11的落幕席卷起新一轮的话题。11月12日,“淘宝退款系统崩溃”登上百度搜索热词,对此天猫方面表示:“为继续确保购买体验的顺利,我们12日0点对退款流程进行了10分钟内的限流措施,消费者的售后权益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损害。”
部分网友表示理解,但也有网友对此并不买单,跟帖评论称:“11号当天不能修改下单地址,想退款重新拍系统也不允许,这算不算霸王条款?”“不论是平台还是商家仍然抱着侥幸心理,除非法律这把剑落下来。”董毅智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现在“人造节日”层出不穷,电商平台归根到底是流通渠道的平台,但不要忽略国家对电子商务行业监管的决心和能力,这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问题。整个行业要想好好发展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