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伊 本报记者 薛庆元
近些年来,如何让学生上课不玩手机,成为各级学校力图解决的难题。近日,南京大学“环境学——科学世界观”课程却使用了“微信点名”的上课模式,让手机成为课堂的教学工具,新颖特别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各方关注和热议。
记者了解到,在学生选修“环境学——科学世界观”这门课后,需要学生关注该门课的微信教学平台,每节课必须用微信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此作为“签到”。在回答问题之前,还得输入系统给每节课随机生成的编码,不在教室的同学显然没法“滥竽充数”。点名时间一过,“签到流程”自动关闭。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这门课也成了南大首个鼓励学生用手机的课程。
从“禁止手机进课堂”到如今推广手机课堂,改堵为疏的教学方式在师生间也引起不少争论。
■各方观点
提高教学效率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科学世界观”授课老师 孙平
现在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每个学生基本上都有了智能手机,手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大学里,每个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都有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一味管束限制他们使用手机不太现实。另一方面,“环境学——科学世界观”这门课程的特点也可以让手机成为课堂的辅导工具。因为这门课程是南京大学的通识课,学生覆盖了各个年级和专业,每个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不一,如在课堂上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查询相关内容。如今教学都讲求互动性,而这个130人的大课堂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通过微信作为媒介,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就目前观察和反馈结果来看,在“点名神器”的约束下,学生的到课率的确提高了不少,上课时还不敢走神。课堂考勤只是这个微信平台的一个功能,它的主要职能是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创新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徐子敏
大学课堂教育模式一般都由每个学校自主规划设置,教育厅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不会多加干涉,只要能够帮助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教学手段的选择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各学校可自由实行。
针对南京大学推出的“微信点名”的课堂新模式,是传统大学课堂一贯禁止手机策略的革新,是教学模式的新尝试,意义是积极的,值得肯定。如果实际运用中效果突出,也可以进一步推广。上课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懂得更多,成为以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学生应该自律
学生家长 赵琴辉
作为大学生,他们都应该明白为何而学,应该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并不应通过“他律”限制的方法来约束课堂行为。
这门课并不是现代媒体课,我觉得黑板粉笔应该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工具。统统都拿着手机进课堂,手机本质上还是通讯工具,难免会遇到电话、短信之类的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干扰,会不会让学生更容易分心,为不想听课学生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会不会有不尊重课堂不尊重老师之嫌?
对于学生,如果真的不想学习,就算来上课了,“人在曹营心在汉”,再多的约束手段也没办法真正增强学生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