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珍祥
被喻为“天下第一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近日结束。截至10月24日18时,已有131.7万人通过报名审核,同比减少约7万人;职位竞争比也从去年的70:1下降到58:1,最热职位竞争比为2624.5:1,为近5年最低。相较于往年,目前国考报名总数与竞争比均呈“双下降”态势。在2014年大的就业背景下,国考仍然是一个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
■话题调查
大学生仍热衷国考
对于国考职位竞争比去年下降的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多数考生认为独木桥依然难过,竞争依然激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戚同学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大四学生,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准备2015年的公务员考试。“我的父母也是叮嘱我要好好把握应届生考公务员的机会,争取能考上一个好职位。”戚同学说,他身边许多同学也认为,考公务员更有保障。“今年国考降温,我觉得和社会政策、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虽然降幅很小,但随着身边亲朋好友的宣传,公务员的日子在政府反腐倡廉的不断推进下,各种福利减少,也让一部分同学打消了挤入公务员队伍的念头。”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同学对记者说,在她们宿舍,原本6个人都打算考公务员,现在还剩下一半。
刘同学认为,随着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法治化的不断进步,公务员考试的温度还会逐年下降。但目前来看,热衷国考的人仍然不少,大量较热的岗位竞争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采访中,不少网友也表达了他们对国考的看法,网友“海利”告诉记者,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公务员依然是个香饽饽,是稳定的铁饭碗,虽然政治大环境有所变化,但传统观念在一定时间内还很难改变。
■观点
反思高校教育理念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张志辽
仅凭目前的数据,很难判定国考双降就一定与反腐有直接关系,也很难说学生择业观就变得更理性了。
我国每年毕业生绝对数大,考公务员的人多也很正常。但不可否认,在校生普遍缺乏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和了解。很多学生只是听家长的指挥,理性谋职的还是不多。目前来看,先就业再择业现象非常普遍。这对人力资源来说造成了巨大浪费。
不少在校生把大四变成了“应试年”,把主要精力用于积极备战国考。高校也不得不调整教学结构,某种程度上对高校教学秩序造成干扰,也是高校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高校应当认真反思,如何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职业特点,进而让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做好职业规划。
●他山之石
国外国考也热
英国
英国素有 “接受过优良高等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领导”的传统意识,故公务员录取者多为剑桥、牛津等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虽然很多精英会选择考公务员,但实际上,英国公务员工资收入比社会平均水平要低,在英国算不上是一个“金饭碗”。
日本
在日本,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是反映产业状况的晴雨表,经济越是不景气,大学毕业生越是倾向于成为公务员。日本的公务员包括教师、医生、警察、消防员等等。由于竞争激烈、通过率低,不少大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着手准备公务员考试了,有的还会参加收费不低的培训班。
印度
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因为极低的录取比例被认为是全世界最难的考试,每年的录取名额大概在300-600人,而报考人数常常高达几十万。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分为初试、主试和面试三个阶段,需要耗时一年才能考完。
法国
法国公务员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体现在一些只要求具有中学毕业会考文凭的岗位,却有很多拥有硕士文凭者应聘。法国公务员的考试分内部竞争考试和外部竞争考试两部分,内部考试对文凭没有特殊要求,但条件通常是有4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外部考试则对所有人开放,通常有文凭要求及年龄限制。 (田珍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