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两个月来,各地方各部门行动迅速并初见成效
本报合肥讯(记者贾 君)记者12月21日从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暨商标运用保护会议上获悉,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方、各部门行动迅速并初见成效。截至12月初,全国公安机关已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708起,涉案价值8.35亿元;与此同时,工商、质监、新闻出版等执法部门全面展开行政执法,查获了一系列侵权假冒案件。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巡视员李振中代表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的有关情况。据介绍,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各有关部门以及全国32个省区市均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或专门机构。各部门、各地方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按照国务院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领导小组19个成员单位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迅速行动。
据李振中介绍,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大了刑事打击力度。仅10月20日至11月30日,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708起,涉案价值8.35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586人,捣毁制假窝点342个。其中,广东省公安机关查获假冒美国“CK”商标的衣服及包装物等17万件,案值4320万元;北京市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药案,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11名,缴获假冒“同仁堂降糖胶囊”等各类假药1000余箱,案值3000多万元。同时,由全国“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五部门实地督办的第一批15起侵犯著作权案件,1起已终审办结,1起已审查起诉,3起已基本完成侦查工作。
与此同时,农业、工商、质监、新闻出版等全面展开行政执法,查获了一系列假冒侵权案件,涉及服装、箱包、电器、音像制品、药品、洗化用品、烟酒、食品、种子等多个领域。截至12月2日,各级工商机关已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3010件,案值4420.45万元,罚没金额1887.5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2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12月1日撤销了英国宾驰公司以英国王室盾徽注册的6件商标,并成功解决了“镇江香醋”、“孔子学院”商标在海外被恶意抢注案件。农业部已查处100余家生产销售假冒授权品种的种子企业。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已商请31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201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2011年1月和2011年5月还将分别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开展抽查,并限期完成整改。
据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海关系统加强进出口环节执法力度。厦门海关在出口环节查获一起假冒“Marlboro”商标的香烟案,涉及假冒香烟975箱共计975万根;宁波海关连续查获3起出口假冒商标汽车配件案,查扣各类汽车配件746箱144910件;重庆海关查获479台涉嫌侵犯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发电机组。
另据了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部门加大了对地方的督查力度。国家工商总局已派出了由总局领导及司局长带队的督查组,对重点地区专项行动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公安部已经梳理出30起重点案件,予以重点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从12月下旬起,将会同监察部等部门组成督查组,赴重点地区开展督查,对侵权行为查处不力的,将深究原因、督查督办;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不作为等导致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