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富农成效明显
编者按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工商系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工作,促进 “三农”发展,要加强指导,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申请注册工作;精心培育,努力提高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完善机制,进一步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围绕相关情况记者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 张恒瑞
商标助农让农民 “收金揽银”
“200多公斤草菇运到成都,不到5分钟就被批发商抢光,有的商家撵上门来买都没有货。”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景欣蘑菇合作社理事长李怀忠告诉记者,草菇自从穿上了商标“新装”,叫响了名号就卖火了。
去年蘑菇的销售一直低迷,李怀忠为此伤透了脑筋。李怀忠说,去年10月,他先后前往西藏、青海、兰州等地,对农产品销售进行调查发现,产自同一地方、品质相当的农产品,在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后,价格往往比没有包装的散货翻了一倍,成都市场同样如此。中间商以3.4元1公斤的价格从大邑收购蘑菇,拉到成都进行包装贴牌,就能卖到10元1公斤。
李怀忠坐不住了,今年2月中旬,他在县农发局和工商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递交了“景欣”商标申请的相关资料和商标图案,目前已经拿到了商标受理通知书。
“商标我们已经开始使用,现在商标右上角还只能标注‘TM’,等注册完成后,就能使用‘R’标识了。”李怀忠表示,合作社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今后还将统一宣传和推广,让大邑蘑菇成为真正的农产品名牌。
山东日照东港区作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缩影,也走出了一条品牌兴农的特色道路。
近年来东港区西湖镇因势利导,精心打造“黑木耳之乡”,成立了黑木耳协会,发展150多家木耳种植户,并注册商标,设计包装,与国内53家超市建立了长期供货联系。日照市东港区工商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该区农副产品量小户散,进市场难,所以该区适时成立农民协会、合作社等群团组织72个,让农民依托优质产品,形成规模效应,抱团闯市场。经过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包装,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和销售,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据了解,东港区推行的是“农产品商标 (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当地确立了“一件商标、带动一批、富裕一方”的商标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已形成“日照海参”、“两城虾皮”、“涛雒大米”、“陈疃板栗”、“南湖山鸡蛋”等品牌。东港区两城镇安家岭村成功注册了“鸡腿大葱”商标后,对大葱统一包装、销售、种植,确保了无公害生产,全村发展大葱1100多亩,畅销浙江、福建等地,年增收2000多万元。
各地工商积极推行商标富农机制
近年来,全国工商系统商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推动商标创造和运用能力再上新水平,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富农工作成效明显。如今各地已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商标提出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成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涉农产品的注册商标数量达到66.5万件,约占注册商标注册总量的17.5%,地理标志注册总量则达到622件。国家工商总局依据《商标法》已认定的1624件驰名商标中,涉农产品商标有301件,地理标志有19件,绍兴黄酒、盘锦大米、泰和乌鸡、固城湖大闸蟹、连城红心地瓜干、郫县豆瓣、临海蜜橘等地理标志都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章丘大葱、莱阳梨、中宁枸杞、互助青稞酒、安溪铁观音……这些已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各地工商积极推行商标富农机制,不断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使用的帮扶指导力度、培育力度,商标富农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所一标”、“一所多标”等工作措施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学习陕西省工商系统“一所一标”工作经验,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将商标富农工作推向深入的商标富农方略。一年来,各地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按照“注册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要求,结合实际,指导农民、涉农企业积极申请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并且帮助农民运用商标整合特色优胜农副产品资源,走商标富农之路。目前越来越多农产品一改同类产品竞争劣势,在品牌效应带动下,逐步走出“深闺”,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向世界。
陕西省工商局副局长赵宏说,陕西省工商局建立“一所一标”工作机制后对于促进商标工作起到巨大作用,2008年全省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达754件,比2007年翻了一番。赵宏说,随着农产品商标数量的增多,商标富农成效越来越明显。陕西省午子仙毫茶叶公司等41家涉农企业与农民签约额达4亿元,使200万农民受益。安徽、青海、山西、吉林、云南也开展了“一所多标”、“一村一品”等活动,促使当地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商标。西藏自治区不断推进特色农牧业、土特产品商标培育,也取得了好成绩。
赵宏认为,在推广“公司+商标+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开展“一所一标”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要重点关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商标富农工作,另外还应用典型的力量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用商标增收的典型,转变农民观念。
据了解,目前全国工商系统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面推进商标富农机制。北京提出实现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化的目标;浙江把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工作列为建设“品牌大省”的重要内容,全省注册证明商标总数占了全国的1/5;山东以沾化冬枣、莱阳梨为代表的农产品商标已达17577件;在湖北,按照《湖北省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2006—2010年发展规划》,工商部门向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广泛宣传商标注册的有关知识;陕西、新疆、宁夏、内蒙古等西部省区更是抓住机遇发展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