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记者 孟梅 摄影 华小峰)尽管“秋老虎”热浪逼人,但还是挡不住袁隆平院士来川的脚步。昨(1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到位于郫县犀浦镇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看望他去年亲手种下的“泰隆3号”和二伏8815杂交水稻。“这个试验项目成功后,至少可以解决3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
看望“爱子”
一下飞机直奔郫县
昨日下午4点,刚刚从湖南赶到四川的袁老一下飞机就直奔郫县犀浦镇,尽管已是77岁高龄,头发花白,但他精神显得十分矍铄,从车上走下,连水都没顾得上喝就进入了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田。
“这个中心就是我的‘儿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它茁壮成长。”袁隆平院士说,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如今在全国建立有天津、深圳和成都3个分中心,都倾注了他大量心血,都是他一手指导建立的。在3个分中心中,他最疼爱的就是成都的这个中心。
“四川本来就是农业大省和水稻大省,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超级杂交水稻在四川推广应用,对确保四川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具有‘标本’意义。”袁隆平透露,去年成立的成都分中心首次采取了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企业强强联手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将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研发提供平台,相信会加快四川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在5年内把四川水稻的500公斤单产提高到600公斤。而研发的品种也是独具“四川特色”的,如针对四川酿酒业的需要培育超级杂交糯稻,针对四川饲料用粮的需要培育超级杂交饲料稻。
种三产四
袁老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此次袁老来川的主要目的是参加省上的“种三产四”农业推广会。“种三产四的通俗说法,就是种三亩田得到四亩田的收成。”袁隆平告诉记者,现在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培育的“泰隆3号”和二伏8815杂交水稻,以前是在江浙一带试种和推广得非常好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原来设想是只在江浙投入生产,在四川只是试验,没想到,这些稻子在成都也长得这么好。”看着稻田里一排排挂着沉甸甸稻穗的庄稼,袁老笑得合不拢嘴:“依照现在的试验田能达到800公斤/亩的产量,我相信接下来四川也能种出每亩600公斤———700公斤的优质水稻。”
袁隆平说,按照这样的产量,发展下来,6000万亩的水稻就能产出8000万亩水稻的粮食,也就是为国家增加了2000万亩的耕地,这样的产量足足能解决3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第二故乡
争取每年回次“家”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袁隆平讲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采访间隙,他说,老家在江西的他在四川整整生活了12年。“抗日战争8年,我都是在四川度过我的童年和少年的。”此外,他在西南农学院(西南农业大学前身)上了4年大学,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
“在四川的这些年我终身难忘,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川菜、川茶和火锅可是情有独钟!”袁老笑呵呵地说:“我现在是争取一年来一次成都,不仅要指导四川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更主要的是‘回家’”。
□新闻连接
袁隆平名字价值1000亿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国际同行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有评估机构说,“袁隆平”这个品牌价值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