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手房市场的持续火爆,一些人为了少交税款,在房产交易中往往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避税方式花样百出。对此,业内专家提醒,虽然合理避税并不违法,但是种种避税的“妙招”在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将给交易双方尤其是买方利益埋下了巨大的风险。记者就二手房交易避税常见的几种手段请相关的房产和法律专家对其中的风险作了分析。
手段一:隐瞒真实成交价
家住镇江市区的
风险分析:以不实成交价格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根据《合同法》规定,此种合同为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合同成立后如果买家执意要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来履行,房主的利益将得不到保障。再次,一旦将来买方再次转让房产,将面临卖出价与买入价的差额较大,相应税费被拉高的问题。
手段二:私下交易
市民
风险分析:房屋产权转移经房地产权属登记部门登记才生效,仅移交房屋本身无法保障买方的权益。卖方可以通过遗失补证的方式注销原房屋所有权证,重新办理新证后再次将其房产转让,从而达到一房两卖的目的。此外,在协议达成后房屋过户前的一段时间,市场上的房价变化也会很大,若涨幅较大的话,房主违约,买方只能“望房兴叹”。
手段三:通过“赠与”方式交易
风险分析:交易双方签订的赠与协议属于民事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赠与的财产若有瑕疵,赠与人不承担责任”。如果房屋出现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很难要求房主赔偿,买方的权益将得不到保障。此外,赠与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以被撤销,买方作为受赠人可能人财两空。
手段四:利用他人的身份证骗贷
市民
风险分析:利用他人身份证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套取银行贷款,属于合同诈骗,触犯刑法,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居民身份证被他人使用,可能成为被诉主体,陷入纠纷诉讼之中。利用他人的身份证骗贷的行为,侵害了银行和身份证持有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