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2011至2017年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从1.23万亿升至2.68万亿
在BATJ通过中介渠道入局保险的同时,万能险逐渐势弱,这让曾经风头有所减缓的保险中介渠道,再度获得市场重视。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4.5%,相比2011年的1.23万亿翻了一番。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017年至今获批开业的保险中介公司(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公司)已达35家,保监会官网1月2日公布了广东合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经营保险经纪业务的批复,其成为今年首家获批开业的保险中介机构。
在保险牌照“降温”的同时,保险中介牌照正在“升温”。有报道称,2015年前后一张保险经纪牌照的市场价格大概为500万,而2017年底牌照成交价格已经升至2600万。“目前保险中介牌照的追逐者,不是着眼于业务本身的收益,而是看中庞大的保险浮存金的运营权以及由此派生的投资能力。”有资深资本人士昨日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保险中介虽然只是中介机构,但可以视为掌握了保险用户的出口,可以利用中介的优势反向影响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
不过,多位保险公司经代渠道负责人和保险中介人士近期对长江商报记者强调,目前保险中介市场依旧是“群雄逐鹿”,只有注重经营品质、营销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保险中介,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布局保险中介主体越来越多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中介机构正在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2017年以来,保监会官网上公布的获批的保险公司数量仅5家(包括相互保险、自保公司),而获批开业的保险中介公司(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公司)已达35家。
事实上,这35家获批开业的保险中介机构,既有由腾讯控股持股57.8%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设立,也有蚂蚁金服100%控股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还有华海财险的控股设立的华海沣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华西金控设立的华西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大地财险设立的大地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太平设立的的太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除此之外,中车集团、北汽集团等国有企业也相继布局。
“总体来说,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其中,包括互联网公司、保险公司甚至是房地产公司也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了。这是2017年以来比较突出的一点。”湖北一知名保险代理中介公司副总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为2527家,比上年增加24家。
保险中介机构的保费规模越做越大也是行业共识。“如果说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速可能在30%左右,保险代理公司保费规模增速可能高达200%。”上述保险中介人士表示。
这一说法得到多位保险中介从业人士的证实。“保险中介从客户需求分析及解决专业性和服务的便利性,正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有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按规模保费计,近三年第三方保险中介公司贡献的保费年均增速达到200%,是行业总保费增速的10倍左右。
《前瞻产业研究院保险中介行业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7年7年间,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已由1.23万亿增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2.68万亿,保费收入确已翻一番。
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占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来看,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6837.6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6%。其中,保险兼业渠道、专业中介渠道、营销员渠道占比分别为38%、7.8%、41.8%。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保险中介渠道占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由86.0%下降至78.7%,而后又逐步回升,至2017年前三季度,所占比重达到历史最高点。
2017年互联网保险领域34起融资金额超10亿
但是,“好日子来了”,并非针对市场上的每位入局者。
有保险中介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称,在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开始了一轮大的“优胜劣汰”行动。某知名寿险公司在2017年与互联网渠道合作的同时,将旗下业务指标差、规模小、品质差的代理公司清理出去,再换上质量高、规模大的保险代理公司。“跟我们合作的几家保险公司都出现了清理‘弱势群体’,引入优质代理机构的行动。”
“目前市场‘百花齐放’,但市场正在从简单粗放的原始竞争向专业化服务模式进行转型。”一位保险公司经代渠道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小而不专业的中介,在市场中若跟不上时代步伐,就会面临“换人”的情况。
不过,中国保险中介市场一直面临着“小而散”的情况,龙头型中介企业趋势并不明显。相比保险公司四大上市险企规模保费行业占比四成左右,保险中介市场龙头泛华、大童、明亚等保险中介公司,所占市场份额有限。
有研究报告显示,泛华金融控股集团作为亚洲最大的保险中介公司和上市公司,2016年泛华总保费规模146.3亿,在保险中介机构中排名第一,但占比不足7%。
“这也是资本纷纷进来‘搅局’的原因,不像保险公司那样逐渐成熟,新兴的保险公司再难‘分羹’,保险中介机构还‘格局未定’,‘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这就触动了更多资本进来涉足。”香颂资本执行董事、知名并购重组专家沈萌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互联网革新的加速也是资本纷纷进来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也是中介的一种表现,金融科技这么‘热门’的情况下,资本投资互联网保险平台也催生了保险中介的发展。”有保险公司经代渠道负责人指出。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互联网保险领域融资事件共34起(不含众安在线),比上一年减少5起(2016年39起),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
此外,多位保险人士指出,保险公司优质的保险代理人(营销员)向专业中介渠道迁移现象也较为突出。长江商报记者此前采访中,多位保险公司代理人均表示,卖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所服务的客户需求,有向独立的保险中介转型的计划。
技术服务提升是“立足点”
“现在的资本热情已经将保险中介公司估值水平推到了高位,估值高、竞争激烈、收益又低,所以投资风险在加大。”沈萌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从以往的经验看来,2018年保险中介热还会持续发烧,直至市场饱和或引发重磅监管。”
“互联网巨头投资设立保险中介公司的优势在于它们有端口,有流量转化为销售价值的优势,但传统的保险中介机构也有其多年服务保险客户的专业优势。市场激烈动荡和竞争还会持续。”河北一位资深保险中介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预测。“但现在‘去中介化’的声音确实不再是主流。复杂的保险产品并非都适宜简化,都契合每位用户的需求。”
在上述保险公司经代渠道负责人看来,资本的投入,在提升技术和网点铺设方面确实都有促进作用,但保险中介的发展不能一味求快,从以往的经验看来,稳健是第一位。“要么专注于某一领域做专业化,要么能与时俱进引领市场趋势。”
多位保险中介人士和保险人士表示,未来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又能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保险设计,能快速服务客户的保险中介,才是市场的主流。
“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服务效率会越来越高。”上述资深保险中介人士指出,“简单的、流程化的产品,由互联网保险平台直接抵达客户,实现扁平化销售;复杂的期缴产品、分红类型的理财险等,保险中介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在近期的2017年保险中介发展论坛上指出,保险中介将升级为综合风险管理平台。新技术推动其他产业将跨界进入保险中介,市场竞争升级。以社群为依托的管理型总代理模式将遍地开花。大型的垂直一体保险集团构建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为中小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提供各类技术支持的纯服务平台,将会是价值贡献者。未来,保险中介行业应紧紧抓住技术革新的契机,打造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多维度掌握风险标的画像,实施精准、差异化营销,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