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中,具备杠杆效应的融资融券业务,在此前数次徘徊1万亿元关口后,终于在11月1日一举突破。同花顺数据显示,当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10051.0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0000.88亿元,融券余额为50.20亿元。
这是时隔22个月后,两融余额再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深两市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关口具有很大的信号意义,首先是投资者信心得到提高,其次是场内融资额的扩大。但要注意的是,本轮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关口的情况与2014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具体来看,2014年沪深两市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后,A股市场开启的牛市行情主要是受场内配资与场外配资的双重影响,甚至场外配资量远远大于场内配资量,但自2015年A股市场大幅调整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已明显降低,加杠杆行为大大减少。
国新智库特约评论员温鹏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两融余额不断攀升并突破1万亿元关口,不仅是投资者情绪回暖的标志,也显示出增量资金的陆续进场。”事实上,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两融余额的走势,多数情况下是与A股行情走势呈正相关关系。
如两融余额在今年6月2日触及年内低点后,呈稳步上升趋势,而沪指也从阶段性低点3105.54点一路攀升至当前的3400点附近。再比如两融余额自2015年6月15日触及最高点22471亿元后便一路呈下滑趋势,对应的A股市场行情同样大幅调整。
“虽然两融余额指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投资者不应过度依赖两融指标的风险判断,毕竟无论是A股市场行情的开启、还是两融余额的回升,均受多种因素影响。”温鹏春认为,就当前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来讲,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杠杆资金对于当前场内部分优质标的价值的认可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