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饮酒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习俗和文化,特别是在过年期间,大小聚会更是“无酒不成席”。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酒精对人的身体,尤其是对肝脏的伤害亦是不容忽视的。
酒精主要通过肝脏解毒代谢,饮酒过量,最易累及肝脏。相关研究表明,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最多能氧化酒精60克,如果饮用过量的酒精,那么剩余的酒精将堆积在肝脏,产生很多过氧化物,其代谢产物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同时,代谢所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其在潜移默化损害着肝脏,长期大量摄入无疑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损伤。并且酒精可以刺激垂体的分泌,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癌症发生的易感性,进而易诱发酒精肝、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更有甚者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酒精,还会增加肝脏的氧气消耗,从而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因此有研究显示,正常人平均每日饮40至80克酒精,10年即可出现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饮160克,8至10年就可发生肝硬化。
因此在不得不喝的情况下,喝酒也要限量。而在限量的情况下,又如何把喝酒的危害降到最低呢?医生建议,在饮酒之前最好先吃点主食“垫垫底儿”,特别是富含淀粉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能够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延缓酒精吸收,不会过早出现酒醉状态,并且碳水化合物经糖醛酸途径生成的葡萄糖醛酸,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结合解毒剂,能与酒精结合,减轻酒精的毒性,从而起到解毒作用。但不要吃腊肉、咸鱼这类食物,它会与酒精发生反应,更伤肝脏。
在饮酒过程中,尽量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奶类、大豆、花生、绿色蔬菜等,因为分解酒精的乙醇脱氢酶就是在B族维生素的帮助下发挥作用的。另外多吃水分含量较大的汤菜、水果类,这些菜品水分大,能够稀释胃里的酒精浓度,同时含有膳食纤维,其吸附作用能够延缓酒精的吸收。同时,喝酒时多喝白开水,可以加速酒精从尿液中排出,减少肝脏负担。此外,喝酒要慢些,小口喝,猛灌不仅易醉,而且对呼吸道、胃等器官的损伤大。饮酒后如感觉不适,可以喝点蜂蜜水。蜂蜜中含有较多糖类物质,有助于肝脏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