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刚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获悉,为从娃娃抓起,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市教委联合编写的《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小学版)普及读本(以下简称《中医》读本),年内将向北京市的中小学推广。据了解,该中医读本不仅介绍了人体的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功用,还介绍了许多中医历史故事以及一些中草药知识。此外,其内容还涉及到了中医药阴阳理论以及如何切脉等内容。此举的初衷虽是为了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中医文化,但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如此急于求成的让中小学生统统学习中医药文化合适吗?
《中医》读本图文并茂
据介绍,《中医》读本的小学版首批试点选定在北京市东城区中医药发展改革综合试验区的两所学校内进行,即利用课间广播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宣讲。据悉,有关专家还将根据师生们对该读本的反馈意见,对书中内容进行调整。
据了解,《中医》读本的内容主要包括“博大精深的中医”“历史悠久的中医”“贴近生活的中医”三个方面,其中共分为54个小主题。就具体内容而言,不仅包括中医的阴阳理论、心肺肝脾肾的功用,还有介绍中医历史的神农尝百草、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等内容。此外,书中还囊括了“五谷杂粮壮身体、萝卜青菜保平安”“春捂秋冻,到老不病”等内容,旨在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中医文化,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据了解,《中医》读本书页完全是彩色印刷的,每个小主题中都有生动活泼的漫画对内容进行直观的呈现,同时佐以经典故事、养生知识等。在“悟空悬丝诊怪脉”一节中,通过对《西游记》该章节内容的回顾,详细介绍了“三指定乾坤”的切脉方法,在随后的“想一想”环节中,还有具体的切脉方式。
中医药文化进课堂应先通过科学论证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京市计划将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旨在真正达到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其中,从娃娃抓起,推广中医药知识势在必行,随着《中医》读本的试点和修订,年内小学版读本有望正式出炉,并逐步推广至全市中小学。
尽管如此,在采访中一些家长对记者表示,让中医药文化进小学,让孩子们更广泛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并没必要教孩子切脉或是“阴阳五行”之类的中医理论。还有一些家长表示,其实可以将形式转变一下,比如向孩子讲授一些关于历代著名中医的人文故事,由此抛砖引玉,让孩子在了解传统中医药历史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培养兴趣打下基础。
对于向中小学推广《中医》读本,一些专家表示疑虑。北京大学医学部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认为,中医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其中一些理论非常传统,不排除有一些唯心主义的思想,孩子们学了之后,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中医的很多知识就连成年人都无法理解,更何况是中小学生,即使运用了漫画的形式进行讲解,孩子们也未必会真正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一旦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就会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推广的初衷背道而驰。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卫生学副教授杨培禾则表示,中小学生学什么样的文化知识是需要经过教育部专家科学论证的,并非任何学科都可以。尽管我国有很多需要继承发扬的文化瑰宝,但也未必都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若不是孩子成长和未来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就需要慎重。因此,向中小学生宣讲中医文化,有没有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还需通过科学的论证,不能贸然行事。
应更注重培养健康价值观
“目前,不仅仅是要讨论是否在中小学阶段推行中医文化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研究如何把健康知识落到实处,在普及健康知识、安全知识、自我防护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健康的能力与技能,帮孩子树立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价值观。“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理、心理、生活卫生、学习卫生、常见病预防、紧急避险、自救等多个方面,只有孩子从小系统地接受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我们的国民才会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强大的民族。”杨培禾说道。
但遗憾的是,不仅仅是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对于健康文化的宣传都是缺乏足够重视的。钮文异介绍说,目前在国内,健康课已经被压缩到了0.5个课时,也就是说每周只有半节课的时间。即便如此,这半节健康课也经常被其他课程占掉,甚至有的学生到了3年级都未获得健康课方面的教材。
杨培禾说,将来即便在小学推广中医药文化也缺乏专职教师,不仅如此,健康教育出版物的编撰也存在单一并且推广不够的状况,这都是健康文化传播乏力的症结所在。在中小学的课程中,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教研系统,但唯独健康课没有。例如小学数学课是由多个小学形成教研中心,然后到市区县一级又会有教研体系,最后北京市还有一个领导区县一级的教研中心。但健康课与之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由于健康教育的管理部门只管理医学史或是校医,对教学无法研究,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所以才使得我国健康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