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卫生 » 药械资讯 >> 正文

药械资讯

中华医学会李亮:警惕耐药结核病的反扑
江苏消费网 (2010-03-3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李亮,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办公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研究培训合作中心秘书长、耐药结核病讲师。

  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精通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熟悉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及基层防治工作程序。

  近年来,致力于耐药结核病的控制工作,曾参与国家耐药结核病防治政策的制定及项目设计、实施。每年培训结核病防治人员500余人次。先后发表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近10项。

■本报记者 唐 夏

  结核病似乎是一个已经远去的话题,但是最新的医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结核病的发病人数有150万人,其中有13万人死亡。在上个世纪,结核病不是就已经可以治愈了吗?现在为什么出现了卷土重来的迹象?

  在第1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秘书长李亮。

耐药导致治疗困难

  记者:目前结核病防控状况怎么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核病反扑?

  李亮:结核病在上世纪曾经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结核病的危害直线下降;现在结核病又卷土重来,而且带着一件新的致命武器:耐药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800万—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对我国的威胁也非常严重,现在我国每年结核病的发病人数有150万人,其中有13万人死亡。

  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主要原因在于耐药结核病的出现。

  医学界把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分为一线和二线两大类。一线药物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效果最好,而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小,治疗时会首先使用;如果一线药物无效,再使用二线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注射剂(如卷曲霉素)等。

  结核病的耐药性分成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广泛耐药这几个层次,单耐药就是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多耐药就是结核杆菌对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指结核杆菌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广泛耐药是指结核杆菌除至少对两种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外,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三种二线抗结核注射药物中的至少一种耐药。

  据调查,我国每年新产生耐药患者约56万,其中,耐多药患者约12万。治疗耐药性结核杆菌需要大量用药,而大量用药产生的副作用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很可能无论怎么用药,都不能杀死患者体内的耐药结核杆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治疗结核要联合用药

  记者:那么,耐药结核杆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治疗结核病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亮: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耐药结核是人为失误制造出来的“恶魔”。从原理上来讲,结核杆菌产生抗药性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突变,但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细菌通过自然突变产生对两种药的耐药性可能性不大;另一种是化学因素导致细菌突变。如果药品的质量有问题,或者患者的依从性不好,未按要求服药,那么患者体内的化学环境就有可能诱发结核杆菌突变,从而产生耐药结核杆菌。所以说,大多数耐药结核杆菌都是人为失误培养出来的。

  正确的用药方式是早用、有规律、全疗程适量用药,还要联合用药。之所以要联合用药,就是要把所有结核杆菌“一下子打死”,不让它们演化出耐药的品种。只要我们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会治愈。如果因为人为失误,在患者体内培育出了耐药菌群,那么治疗就会相当困难,使用二线药物的疗程会相当长,这时患者漏用药的可能性更大,更加大了培养出耐药品种的可能性。

  艾滋病的流行也使对抗结核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艾滋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不能杀死病菌,所以病菌更容易在多药的化学环境中从容地突变,很多耐药性结核杆菌都是从艾滋病患者体内“培养”出来的。

  一旦患者体内被“培养”出耐药病菌,他就成为一个危险的传染源,可能把这些“无药可治”的耐药结核杆菌传播到空气中。

要重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

  记者:卡介苗对预防结核是否有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避免感染结核病呢?

  李亮:对于卡介苗的作用,现在有很大的争论,有人认为它可以提供80%的防护作用,有人认为它的作用是零,也就是一点用都没有。现在我国一般认为卡介苗还是有效的,它并不能避免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但可以减少重症结核病的发生概率。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出结核病的高效疫苗,以及特别有效的药物,但现在这两点都没有做到。所以,对结核病的防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人们也不必太惊慌。结核病菌在空气中能存活3天左右,在阳光下十几分钟就死了;在飞沫中的传染性最大,如果落在地上或者水中传染性就小了。不用担心在生活中随时会接触到耐药结核杆菌,如果保持空气流通,经常锻炼身体,注意预防感冒,多数人都可以远离结核病。

  我们的科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例如,以前从提取标本到确定其耐药性需要2—3个月的时间,让治疗工作相当被动,目前最新成果已经把检测时间加快到2—3天。

●相关链接
历史上的结核病

  结核病病菌和人类祖先一起演化了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现在发现最早的患有结核病痕迹的人类遗骸已经有9000年的历史。在埃及出土的木乃伊上,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结核病的影子。

  在中国,人们称结核病为 “痨病”。有人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死于肺结核病。而在西方,因为结核病看起来会消耗掉人的全部身体物质和精力,死前往往非常消瘦和无力,所以结核病被称为“消耗病”。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为纪念科赫,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10年3月24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确定的宣传口号是“遏制结核,健康和谐”。

(唐 夏)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