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健康 » 消费提醒 >> 正文

消费提醒

含荧光增白剂餐盒用不得
江苏消费网 (2011-06-3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近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对一次性餐盒开展抽样调查表明,在北京和广东地区被调查的21个品种餐盒样品中,有11个品种在紫外灯光照射下有荧光亮点或整体呈现亮蓝色,疑似人为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由于含有荧光性物质的餐盒占到购买样品总量的一半以上,应引起有关部门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今年2月至5月,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组成的调查组,在北京东方盛泽东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市海淀区四道口水产交易市场和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随机购买了15个品种的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盒。从佛山市城北综合批发市场和江门市水产水果冻品批发市场,随机购买了6个品种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调查组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样品放置在365nm的紫外灯光下观察发现,北京地区3个批发市场销售的15个品种一次性非发泡餐盒样品中,有6个品种疑似含有荧光性物质;广东地区2个批发市场销售的6个品种的一次性发泡餐盒样品中,有5个疑似含有荧光性物质。

  此次调查发现,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一次性发泡餐盒仍在销售,而且每个不超过0.07元的售价,远远低于每个售价不低于0.15元的合格一次性非发泡餐盒。通过调查中对部分销售商询问得知,多数销售商都了解一次性发泡快餐盒属于明令淘汰的落后产品,但1倍多的差价还是让不少销售商红了眼,对市场监管心存侥幸心理,只是将以前在摊位显眼位置摆放的发泡餐盒,改为“按需出货”,成了地道的“游击队”。

  此次调查的一次性非发泡快餐盒,疑似含有荧光性物质的6个品种,均为瓷白色。这种颜色的快餐盒在生产过程中,必要的生产原料除了塑料树脂颗粒,还有色母料和填充母料。而色母料和填充料的部分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来路不明的废塑料、工业级碳酸钙、工业级滑石粉、工业级石蜡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为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使生产出的餐盒变得白皙,就必然会添加荧光增白剂。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指出,荧光增白剂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蓄积,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荧光增白剂和伤口接触后,会与伤口外的蛋白质结合,阻碍伤口的愈合;荧光增白剂能使人体细胞出现变异性倾向,其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造成血液系统受损。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100℃以上时会向外分解出苯乙烯单体,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若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盛装炒菜或使用微波炉加热,会加速苯乙烯单体的释放。

  董金狮表示,目前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对荧光性物质测试做要求。黑心企业趁机钻空子,任意使用荧光增白剂,使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快餐盒招摇过市,且穿着产品质量合格的外衣。虽然《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允许使用添加剂的种类、使用原则、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进行了限制要求,但绝大多数添加剂生产企业或原辅料生产企业,将违反国家标准的相关信息掩藏,不告知下游餐盒生产企业,又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可以测试,造成终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推出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使用添加剂测试方法,并增加对原辅材料检验要求,保障消费者安全使用餐盒。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