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6日,扬子晚报刊发了名为“踢球的孩子想上学”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海量的关注。最近,文中提到的四名踢球女孩的上学问题有了新的进展。在南京市教育局、体育局以及建邺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之下,家长们将自己与孩子的诉求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迅速得到了非常好的回复和处理。教育局领导还专门为孩子们上学的事召开了一次家长沟通会议,可以说,大家都在为孩子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很快,孩子们上学的问题就能得到一个相对圆满的解决。 扬子晚报记者 张昊
孩子的事无小事
报道引发各方关注纷纷出力
将心比心,本报之所以关注报道此事,也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急。国内众多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都转载了这条新闻,引发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同样,这次事情各个环节的负责人也都在尽力沟通,希望对学生以及社会有个妥善的处理结果及交待,而且效率非常之高。
本报稿件6日见报,市教育局在8日就主动与家长沟通,并且倾听诉求。学生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的要求是:“首选建邺高中,但迫于建高分数线的要求,家长也不是不能沟通,但希望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可以继续踢球的公办学校就读高中,让孩子的球艺和学习都不荒废。”10日,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秦处长就在市教育局接待了孩子家长,这位被家长称为“很好的大姐”的秦处长最近有几个大型活动,原本协调会要被拖到本周,但秦处长还是在两天后就给出了最新的解决方案。“秦处长帮我们联系了栖霞高中,那也是一所阳光体育学校。我们四个孩子的家长坐下来,也电话和孩子沟通过了。不过栖霞中学虽然也是阳光体育学校,但没有足球项目,孩子们继续足球训练可能有困难。这不是光三年高中学习的问题,我们还要考虑到孩子踢了6年的球,不能荒废了。”张女士告诉记者。反复考虑到下午4点,家长们给秦处长回复,希望领导再帮助沟通一下,他们认为孩子留在建邺区还是有发展的,毕竟女子足球队还在建邺区,在这里上学有比赛有训练,孩子的足球专场就不会间断。
在继续沟通的同时,孩子家长也理解到,作为建高来说,不是他们不要孩子,而是孩子的成绩不到分数线。“建高也没有错,我们家长事先也不知道这一块,现在通过层层解释,我们也理解了。这件事,秦处长做了很多工作,她还表示会再去做努力,主管部门自始至终希望这件事有个圆满的解决。”张女士说。而如果能与建高的领导坐下来谈,家长表示,自己和小孩肯定愿意遵守校纪校规。现在小孩才15岁,初三已经在建高借读了一年,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
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努力让孩子们文化成绩也好起来
“建高坚持原则,我们家长非常理解,他们也没有错。所以现在教育局出来帮助协调,我们感到非常激动,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昨天采访到最后,家长满怀感激的告诉记者。因为各方面领导的关心,孩子家长原本复杂的心情变得一下开朗起来。
的确,孩子没有错,她们喜欢足球,并且用踢球为所在地区取得荣誉,她们有权利去要求不荒废球技的同时继续接受教育;孩子家长更没有错,将心比心的想想,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在15岁的年龄就失去上学的机会;当然,作为学校方,他们也有自己的道理,毕竟有政策可依,而且教学质量是现行体制下他们的工作之本。不得不承认,在国家出台足球改革方案之前,我们踢球的孩子是明显偏科的。试想,这可怜的四个孩子在正常的中考中,只考了两三百分的成绩,与运动特长生455分的打折分数线还相差甚远,这仅仅是她们的错吗?
踢球以外,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体,谁都无法靠着足球一个专长独立于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之中一辈子。的确,孩子们的师姐王丽思她们是幸运的,因为进入了省队进入了国家队,她们在社会上的偏科被暂时掩盖。但一旦到她们退役时,当她们要重回这个社会做回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她们则要再经历一次无法绕开的阵痛。所以,无论国家怎么大力发展足球项目,但作为校园里的孩子,他们的文化成绩和素质教育也不能丢。
记者深入采访并且见报这组文章,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各方面能关注到这四名孩子以及家长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在事件本身之外,也希望通过这件案例,帮助中国足球在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所以,本报也呼吁更多的媒体能够真正关注中国足坛成绩背后的故事,也请媒体在转载此文时不要轻易将板子打在哪一方的身上,抱着对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负责的态度,冷静地关注和报道这件事,真正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尽到媒体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