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磊 本报通讯员 丁姗
信用卡透支、“月光族”频现、消费时缺乏环保意识……这是今年暑期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大学生生态消费观”课题调研所得出的部分结果。调查团队的同学们在南京、苏州6所高校展开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141份。
37.3%大学生有信用卡透支经历
调查显示,月生活费为400—700元的大学生人数最多,占到调查人数的42.24%,大学生消费主要包括用餐、购买图书、娱乐、电子产品等等,其中伙食费开销占到了大部分学生月消费的一半以上,同时美容保健等消费也悄然兴起,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消费账本上。
大二学生小张是一名典型的“月光族”,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经常是捉襟见肘。“钱都花得光光的,也不知道钱都花哪儿了。 ”尽管大学生或多或少有理财方面的意识,为自己制定严格的消费计划,养成随时记账的习惯,但很多人也坦言,在具体执行上有困难,消费时往往禁不住诱惑,随心所欲。
超过支付能力的一些大学生选择了使用信用卡,各大银行在大学生中办理的信用卡成为支持“月光族”们继续消费的法宝。调查显示,近三成的大学生经常使用信用卡消费,而尝试过使用的大学生则接近七成,如此高频率的使用信用卡消费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透支消费,有37.3%的大学生表示有过透支消费的经历,而2.7%的大学生则表示自己经常透支消费。
消费低并不意味着更环保
调查显示,44%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仅有2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消费过程中想到要保护环境。调查显示,月消费低于400元的大学生与月消费高于1000元的大学生相比,两者在消费节俭程度上区别较大,但是在消费行为是否对环境造成损害上,两者的区别并不大。
无人的教室里开着风扇电灯,一次性物品消费多,食堂的泔水桶内吃剩的饭菜、垃圾堆里被丢弃的衣服和鞋、一次性饭盒筷子随处可见,白色污染比较严重……这些都是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的现象。
外国语学院副书记王健认为,高校开设有关生态消费的讲座引导大学生消费,特别是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大多是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拥有“经济支配权”,因此在处理消费问题上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正确引导新生树立生态消费意识,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