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南京雅高旅游巴士开至江宁区陶吴民族文化村,送来数十名手持旅游券的市民,老板娘董晋华喜上眉梢:除了双休日,已是难得有这样的人气了。南京“旅游巴士+消费券”的组合,激活了许多像陶吴这样相对偏僻的乡村旅游景点。而眼下的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也正如火如荼。尽管一张旅游券都没发,可几乎所有景点都是游人如织,人气满满。
今年以来,发放旅游券好像成了很多地方撬动旅游消费最顺手的“千斤顶”。可据记者观察,以我省的情况,发了的,消费确有增加;没发的,也未必就游客减量,消费不旺。
看眼前更要看长远
南京3月起派发乡村旅游消费券,市政府希望由此撬动2亿元的联动消费。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穆耕林昨天说,从目前情况看,消费券使用率越来越高,4月份的使用量大大高于3月份,可以说时间过去百分之多少,消费券就用到百分之多少。原因之一就是,配套设施跟进,采取与旅行社合作方式,配套“点对点”的旅游巴士。
南京两个月发了1000万元消费券。某郊区旅游局透露,该区消费券定点景点数占总数三成以上,截至4月22日,共收到消费券65万元。乡村游景点普遍反映,消费券带旺了郊区游,但其“乘数效应”没有预想的大。江宁区锁石旅游公司孟繁荣说,两个月内,锁石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三四倍。总体看,旅游券“1:3的拉动效应”是有的。
苏州也是我省较早发放旅游消费券的城市,而且发放形式多种多样,从春节的“折扣大礼包”,到自行网上下载的“电子券”,再到跟着电视购物走的“买就送”,可谓奇招迭出。苏州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徐伟康把旅游券的发放和使用效果概括为:企业行为,效果不错。他说:“苏州的旅游消费券其实就是打折券,企业自愿参加,折扣也由企业自定,政府不承担费用。”
有些地方的拉动效果,近看不如预期。但正是由于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一些偏远景点特别是乡村景点的知名度提高了,从而促进了乡村改善环境、优化农副产品品种、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了。从长远看,消费券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要因地制宜看准市场
扬州市没有发放旅游消费券。市旅游局副局长王明宏对此解释说,首先,近期是扬州的旅游旺季,不缺游客。“我们觉得,发放消费券多少有点地域歧视,而扬州希望普惠全国各地所有游客,”王明宏说,“另外,我们也担心,扬州景点普遍体量较小、容量有限,盲目发放消费券,势必影响旅游质量,最终得不偿失。”王明宏称,扬州6—7月所有的景点、饭店将全面打折,实实在在让利给游客。
在周边城市都在热发旅游消费券的情形下,无锡也一直按兵未动。市旅游局党委书记王洁平告诉记者,经过一个阶段的考察了解,发现一些地方旅游消费券的使用效果不如预期。“无锡如果发放,投入的人力、物力回报率到底多高还有待调研,现在不能盲目跟风。”王洁平认为,拉动旅游消费,其实办法很多,关键是提高城市和景点的竞争力。“像不久前,无锡成功举办了世界佛教论坛,这个影响力正在给无锡带来源源不断的国内外客源。”
连云港没有发消费券,却送上了免费门票。市旅游局副局长晏辉说,不久前,该市组团到郑州、西安、太原三大客源地促销旅游,在每个城市都发放了近万张免费门票,结果,每张免费票至少要带来两三位游客,“拉动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物美价廉服务到位最关键
比较旅游券的发放与否、使用如何,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值得重视。
南京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张捷教授认为,要不要发旅游券,“应根据景点资源、容量和经营状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从南京来看,旅游券激活了多数乡村游景点,给大批市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同时带动了郊县发展、农民致富,应该说,是政府掏钱,多方受益。
旅游券可以成为刺激旅游市场的强心剂,但不能演变为一场没有内涵的“促销秀”。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郭剑英认为,从产业实际来看,用旅游券吸引游客只是刺激消费的一个方面,“对于已经成熟起来的游客来说,质优价廉才是硬道理。”
专家认为,当下,发放旅游消费券、景点打折门票等等,只是被金融危机“挤兑”出的权宜之计,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挤掉景点门票水分,将“让利于旅游者”成为常态。同时,提高旅游软件、硬件设施与服务标准,给游客以物美价廉的旅游享受,“这才是真正能够拉动旅游消费,同时带动相关消费的治标治本的长远之计。”(记者:顾巍钟、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