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社区文娱 >> 正文

社区文娱

授文化小微企业以“渔”有多难
江苏消费网 (2017-1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阅读:

  林 楠

  近日,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战略性地位。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就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有媒体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6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1.95倍,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2%,“三个不低于”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已基本实现。

  但与此同时,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难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比起其他行业,文化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往往更大。因为主要依赖创意、创新甚至是具有一定专业程度的文化知识开办的文化小微企业,一般规模很小,除了基本办公用品外,很难形成固定资产。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行业,金融系统对于文化小微企业的业务了解程度往往更低,很多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尚且需要解释其业务模式和链条,更不要说文化小微企业要想在金融机构那里“混个脸熟”有多难了。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普遍制约整个文化行业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根本性问题——无形资产的评估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从“鱼”到“渔”,理念先行最重要。首先,要改变“文化行业是务虚的”的认知,文化行业的创新性常常让人产生其并非实体经济的错觉,但实际上,文化企业具有巨大的就业带动能力,特别是随着“文化+”融合作用的进一步展开,文化产业“实”的属性越发明晰,没理由被另眼相待。其次,很多人谈起对文化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时,总是热衷于谈论从中发现了多少独角兽企业,又有多少企业登陆了这个板和那个板,但实际上,文化小微企业相当于产业的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大量的小微企业在产业中发挥独特功用,换句话说,其存在本身就有着比孕育独角兽企业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发掘和培养独角兽固然重要,但如果把加强金融服务的着眼点放在这个方面,就有本末倒置的嫌疑了。最后一点,比起国外早就有过的唱片版权可以发行债券的先例,制约文化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需要马上开始数据积累和实践探讨的重要工作,而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看到喜人的进展。

  回到开头提到的会议。此次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尤其是普惠金融体系,更好发挥市场在小微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求创新机制与模式,着力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取得更大成效。那么,对于文化小微企业来说,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可能还需要针对上述种种问题付出更多的努力。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