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实体书店的经营日见艰难。一方面,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改变,电子书的兴起减少了纸质书的读者;另一方面,人们的购物习惯也在改变,网上书店分流了传统书店的顾客。在这样的双重冲击下,美欧等国许多传统实体书店纷纷关门,有人甚至担心书店将成为“夕阳产业”。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仍然有一些特色实体书店经营得很好。有的书店正在转为新型文化体验空间,从而打开了新的发展前景。亚马逊、当当网等网上书商,最近又返身逆袭,开起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式实体书店。
观察生存状态较好的书店,可以归纳出几类比较成功的经营模式:一是突出特色;二是转型;三是与互联网融合。
固守独特优势。多数经营比较好的独立书店,走的是小而精的路子,在某一专门领域中形成特色,比如专门经营艺术类书、哲学思想类书、古旧书等,在小范围内培育出一个相对忠实的读者群。这类传统独立书店普遍依赖店主的选书水平和品位,一位店主的退休,往往也意味着一家书店的结束。另一种独特优势可能来自于书店的历史名望,甚至建筑本身。比如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市,把一座数百年历史的老教堂改建成了书店;阿根廷的雅典人书店,由一座豪华歌剧院改造而成。这类书店长年能吸引顾客慕名而来,看书买书之外更想欣赏它的建筑、壁画和装饰,回味它的历史。这些书店生存容易,当然它的优势很难复制。
把书店转型为复合型文化空间,提供售书之外的新服务、新体验。这是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营书店正在尝试的道路。比如国内的言几又书店,提出要“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书店、咖啡厅、艺术画廊、创意孵化地的城市文化空间”, 另一家书店钟书阁提出要打造“精神桃源”。这种经营思路,扩充了书店的内涵,让书店不再是单纯卖书的地方,而是拥有了文化沙龙、思想讲堂、读书会甚至图书馆的功能。这类书店,普遍注重建筑设计、环境布置,书店希望它的顾客,把去书店当作一次短暂的文化体验之旅。
与互联网融合。亚马逊和当当网“逆袭”开设的实体书店,突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亚马逊把网上售书的数据优势注入到实体店的选书、荐书,提高了销售效率,同时又为读者保留了传统书店意外淘书、即时拥有的乐趣。当当网更提出了用实体书店培育图书市场的理念,希望通过实体书店的免费看书,来进一步培养国人读书买书的习惯。当当网大概占有国内图书市场1/3的份额,国人购书消费每增长1%,其中就有0.3个百分点进入当当网。网店向线下布局,无疑是图书新零售模式的一种探索。
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讲,书店承载了那些对求知、进步的美好记忆。很少有人怀念寻呼机的消失,也不太有人关注某家商场的关张。但纸质书的未来,传统书店的命运,却总能引起我们的关切。
哲人曾经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实际上,是知识和思想铺成了我们进步的阶梯。纸质书曾经取代了竹简,也许未来有一天,电子阅读会更加普及,从而挤占纸质书的阅读时间。但至少,阅读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