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武晓莉
泰戈尔有句广受人们喜爱的诗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然而,互联网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从未有过的烦恼——虽然你使用了无痕模式,但只要你在互联网上“掠过”,你的个人信息就一定有可能被悄然窃取,你就不知不觉地成了“透明人”。
今年央视3·15晚会就把目光聚焦在个人信息泄漏而导致的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行为上,个人信息泄漏的严重状况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信息泄露无人幸免
刚生完孩子,卖奶粉的、做胎毛笔的就打电话来了;3年前买了房子,至今还不断有卖商铺、卖装修材料的人打来电话;在网上买了张机票,以后再去买,所有的信息人家都知道,能直接给你念出来;体检某项指标高,卖药的就打电话来了;淘宝上看了看珠子,所有网站的推荐都和珠子有关……
2014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曾做过一份关于互联网信息泄漏可能性的问卷调查,其中91%的网民认为,自己的身份证和手机号曾经通过网络被公开过;超过80%的网民承认,自己的家庭住址、姓名和银行卡号遭到网络泄露;超过50%的网民确认其学历、医疗、体检记录、个人社会关系、工作单位、婚姻状况和地理位置等重要信息遭泄露。
互联网漏洞很惊人
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旅游、一次住酒店,结婚、去医院看病、买房买车……都有可能出卖你的信息。就算你足不出户,社保医保系统的漏洞也可能让你的参保信息暴露无疑;哪怕你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宝贝,甚至是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卫生系统和司法系统的网络漏洞,也会导致你的信息被泄漏。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从补天、乌云等漏洞平台曝光的多个案例和数据显示,多个录入个人信息的政府系统,都存在可导致信息泄漏的漏洞。
而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件更令人咋舌: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以每份十元或几十元的低廉价格,大肆向犯罪分子兜售银行客户的收入、详细住址、手机号、家庭电话号码,甚至职业和生日等信息,致使犯罪分子筛选出了最有可能的六位银行密码;还蒙在鼓里的受害人,账户中的3000万元就已不翼而飞。
2014年12月25日,12306网站被曝光出现用户数据泄露漏洞,大量用户数据在互联网遭疯传,包括用户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邮箱等。12306网站随后通报称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据悉,此次遭泄露的账户数约13万。该事件一时间引起全国哗然。
个人信息泄漏的严重性还远远不止这些。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信息遭泄漏,这一数字相当于12306信息泄漏事件的8669倍。其实,被公开的这11.27亿仅仅是冰山一角。根据补天漏洞响应平台上收录的数据,该平台上已知的漏洞就
足以导致23.6亿条信息泄漏,包括个人信息、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商业机密信息等。
近四成网站存漏洞
12306信息泄漏也揭开了当前互联网网站信息安全的神秘面纱。据悉,目前国内超过37%的网站存在漏洞,利用网站漏洞的攻击以近5倍速度递增,因此,网站信息泄漏的风险越来越大。2014年1月至11月期间,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共扫描各类网站164.2万个,其中存在安全漏洞的网站为61.7万个,占扫描网站总数的37.6%;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网站共有27.9万个,占扫描网站总数的17.0%。2014年,360网站卫士共拦截各类网站漏洞攻击7亿次,较2013年1.21亿次增长了约4.8倍。
随着互联网风暴的席卷,信息泄漏也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信息及在国内的流通,部分涉及企业、国家机密的重要数据甚至还流向了国外,信息安全威胁显然早已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今年央视3·15晚会再次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或许对待个人信息泄漏,我们将不再无动于衷。
信息泄露导致八大后果
除了丢钱以外,失去生命可能是信息泄露最惨痛的极端结果。大家还记得网上流行过一阵子的查开房记录的帖子吧?只要你输入一个人的真实姓名,就能查到此人在全国各地的开房记录。谁都能查开房记录,这显然是酒店或公安管理系统泄露用户信息的结果。浙江省温州市一官员因为在网上被曝光有200多次开房记录,而成为众人议论的中心,最终卧轨自杀。
个人信息泄露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有人做了一个总结:
一是源源不断的垃圾短信。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无怪乎央视连续两次在央视3·15晚会上对垃圾短信进行曝光。
二是接二连三的骚扰电话。用户的信息被多次转卖,经常遭到陌生人打电话推销。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如果一个邮箱过一阵子不用,再打开就会有几十甚至上百封垃圾邮件。
三是冒名办卡透支欠款。广州的一位消费者就曾对记者讲述过她自己的经历,她的身份证信息不知何时被盗用,结果湖南、江西甚至远在贵州的好几家银行都来催款。她一一去各行查对,才发现自己名下居然有6张已经透支的信用卡。
四是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干坏事,然后用户就可能摊上烦心事儿。
五是不法公司来诈骗。有的公司不仅能报出用户的姓名、单位,甚至还能说出用户的朋友、同学或亲戚相关信息。
六是冒充公安要求转账。这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诈骗行为,现在每次转账的时候,银行都要让用户填一个风险知晓书,并再三确认用户转账目的等,就是这个原因。
七是坑蒙拐骗乘虚而入。网上和电话上利用用户的信息,假装借钱等事也时有发生。
八是账户被盗钱款不翼而飞。这也是很多用户不敢使用网购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