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的内存容量也在逐渐变大。但很多消费者可能并不清楚,自己使用的一个个号称8G、16G、32G的手机内存卡,其实际容量很可能“缺斤短两”。7月1日下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北京市工商局、中国电子商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4部门,联手规范智能手机存储容量标识,倡议智能手机企业向消费者明示机身自带的容量或可存储的实际容量。
在智能手机不断上市,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一些新的服务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北京市工商局经检处负责人指出,内存容量的大小是影响手机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智能手机的内存容量“短斤缺两”、容量标识表述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普遍,标称容量与可使用容量不同等,甚至还存在虚假标注问题,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引起消费纠纷,“对手机容量的消费投诉大大增加”,建议厂家应把手机机身自带的存储容量标注出来,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知道手机实际可用的容量。
中消协秘书长姜天波指出,各智能手机厂商应履行法定义务,消除损害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披露产品信息要真实、准确、完整、一致,对手机产品内存容量及可使用容量要给予清晰标注。
鉴于手机行业投诉热点,在7月1日召开的规范会上,参加会议的三星、联想移动、HTC、索尼、小米、摩托罗拉、OPPO、LG、中兴等15家智能手机企业以及3家手机零售商,集体签署倡议,承诺将整改经营中产生的问题,并通过官方网站、产品包装或说明书,逐步统一规范手机存储容量标识和详细说明,向消费者正确标注手机技术数据真实信息,更新相关宣传资料。
据悉,目前我国对手机存储容量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急需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因此,中消协和北京市工商局建议,尽快出台针对手机内存容量标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政府监管、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要认真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公示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