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博峰
一周多前,上海通用下调旗下40款车型售价,降价幅度从1万至5万余元不等。
至此,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排名前六位的主流车企全部降价。如此大幅度的让利现象,在近年来的汽车市场实属罕见。
然而,官方降价并未带来人们期待的结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最新公布的4月销售数据显示,当月全国销售汽车199.45万辆,环比下降10.98%,同比也下降0.49%。从具体车型细分市场来看,4月轿车环比与同比分别下降了13.13%和9.63%;SUV环比销量略下滑了2.64%;MPV环比下跌了16.22%。
同比、环比一连串的下降数据着实有些刺眼。从汽车企业作为根基的轿车到消费者偏爱的SUV细分市场不约而同地出现下滑,车市即将出现拐点论的声音不时出现。
主流车企出现下滑
据4月份中汽协车企销量排名显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的领先地位虽然难以撼动,但单月销量同比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长时间销量占据榜首的上海大众同比下降5.6%;一汽大众同比下降16.9%;上海通用销量同比下降16.7%。
与此同时,北京现代与东风日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其实车企纷纷“不给力”早就有征兆,这样的数据应该是在意料之中。虽然早在4月初至中旬,上述五大车企就推出车型降价、贷款免息等一系列促销手段,但依旧未能达到销售预期。究其原因,一是经销商资金压力过大,现金流出现问题;二是市场表现远低于年初预期,只能通过降价促销。
众所周知,官方降价对于汽车企业而言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在降价促销背后,显现出产品布局不合理的深层原因。在汽车市场整体增长乏力、短期内难有车型导入的情况下,降价成为车企的必然选择。
日系品牌多种举措止跌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日系品牌车型共销售27.48万辆,同比增长5.4%,占当月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47%。除日产品牌同比小幅下跌外,其他日系品牌均呈现上涨态势。
近年来,日系品牌导入了多款新车,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几乎每家日系品牌都导入了多款重磅车型,少则仅有一款的日产,丰田、马自达、铃木等则分别有两三款,本田更是一口气拿出五款新车。
而在2015年的第一季度,日系品牌也有全新皇冠、汉兰达以及国产普拉多2.7L车型等多款重量级车型上市。
日系品牌的新车战略确实收效明显。
去年,本田小型SUV缤智上市不久,便依靠1.8L车型快速在对手云集的小型SUV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据广汽本田官方数字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广汽本田实现了近三成的增长。同样,东风本田去年登陆市场的小型SUVXR-V也助其止住销量连月出现下滑颓势。
在3月之前,丰田的销量已连续同比上扬,丰田表示这主要就得益于新车的作用。但相比起来,其老款车型增长乏力,拖累了整体销量的提升,导致丰田成为第一季度唯一出现销量同比下滑的日系品牌。
丰田汽车中国发言人孝德横井在公开场合剖析了今年一季度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虽然新一代卡罗拉和雷凌销量依然强劲,但RAV4和威驰却表现不佳。孝德横井将销量滑坡归因于面临的竞争过于激烈,例如经销商大打折扣战,同等车型给处于同一SUV细分市场的丰田 RAV4带来了压力,吞噬了后者部分市场份额等。
从数据来看,尽管没有迎来全面的开门红,但重整旗鼓后的日系品牌,确实也在小步向前。
自主品牌薄发也得厚积
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64万辆,同比增长1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3%,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3.81%,这是自主品牌乘用车连续第四个月市场份额高于去年同期。
市场份额的提升,主要受益于自主品牌SUV销量大幅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前4个月自主品牌SUV销量达到96.68万辆,同比增长103.9%,市场份额提高至55.1%;与此同时,自主品牌MPV前4个月销量达到67.19万辆,同比增长24.7%,市场份额升至89.6%。
在中汽协5月份发布会上,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李春荣指出,自主品牌的崛起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和国际品牌相比,自主品牌还比较年轻,科研差距、预见力差距以及心理差距仍需补足。但随着SUV市场的持续火热,自主品牌正在寻找新的机会。“抓住SUV高增长的机会,自主品牌汽车可能会加速实现反超。”李春荣说道。
据中汽协今年前4个月的SUV销量总排名数据显示,7款自主品牌产品几乎把控了整个榜单,上榜的三款合资SUV中,除了途观稳定在第二名外,翼虎和奇骏分别名列第九和第十。
正是受到SUV销量增长带动,自主品牌乘用车同比增长近2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73%,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4.22个百分点,增幅明显高于其他车系。
不过,在汽车企业“看家菜”的轿车市场,情况却不容乐观。在2015年前4个月销量排名前十名的轿车车型中,自主品牌无一入围。在迎合SUV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的同时,自主品牌如何保持产品结构的平衡,做到顾此不失彼,才是能否真正取胜的关键。
在谈及品牌发展规划时,李春荣认为,自主品牌的崛起是一场持久战。就目前而言,自主品牌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而自主品牌的SUV和MPV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未来8至10年内自主品牌整体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则是战略反攻阶段。
机会和市场总是留给有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