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盐出,天下咸”,在璀璨悠久的华夏文明史上,“淮盐”文化是闪光的一脉分支。中国盐业起源,可以从古代对“盐”字的记载寻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古者夙沙初鬻海盐”,可见从四五千年前起,夙沙氏就开始海水煮盐。西汉司马迁则在《史记·贷殖列传》中说:“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盐之饶”,具体指出了淮盐产地。
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穿越2500年的时光,淮盐一路走来,名满中华、扬名海外。诗仙李白曾盛赞“吴盐如花皎白雪”,明代后更是以“色白、粒大、干”著称于世。
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淮盐”对古往今来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设盐官煮海水为盐,使齐国最早得渔盐之利。南方的吴国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中唐第五琦创始“吴盐”,以“海陵监”、“盐城监”、“涟水场”为代表的两淮盐开始蓬勃发展。
明清两朝,两淮盐业达到极盛。天下六运司唯两淮运司为雄,其他各盐区都以中国盐行业的领头雁“淮盐”为样板,两淮之盐法定,而天下之法定准此矣,清代淮扬盐商的风范成为全国商界仿效的榜样。乾隆年间,全国的朝廷的财政收入大概两千万两白银,扬州盐商能够提交的盐税大概五百万两,约占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比例。清朝嘉庆年间《两淮盐法志》记载:“山海天地之藏,其有关于国计民生者,盐课居赋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并有“两淮盐赋甲天下”之说。
历经时间的沉淀,淮盐不单单作为一种交易的商品,也成为一种地域文化流传至今,历史上凡有大事者,总留下有淮盐的影子。清代,清圣祖康熙皇帝六次南巡,都在天宁寺西园的行宫居住,寺下是他上下龙舟的码头,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曾在此四次接驾。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扬州盐商兴建西园行宫,宫前修建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也留下了一夜造白塔的佳话。
解放战争时期,江苏盐业曾是革命军队的重要经济支柱,两淮盐场曾有华东金库之称。1946年周恩来在梅园新村国共谈判时经费拮据,宋庆龄巧运淮盐3万担换成法币,成为淮盐支援革命的一段佳话。
抗美援朝时期,盐场人捐献了一架淮北盐场号飞机,在恢复盐场经济的同时,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晶莹皎洁的淮盐肩负着民族、国家乃至黎民百姓的生计,更以绚丽夺目的文化光芒,熔冶了精粹的人文历史。《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及其它明清小说无不浸透着淮盐的韵味,清幽隽永的“海州五大宫调”也流动着越剧昆曲的乐符。
因为淮盐,江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最为繁荣、资本主义雏形萌发最早、又极具代表性的地区,承载着地灵、物华的淮盐,在文化史上折射出了一道灿烂的光辉。
从春秋时期的官山海,到历朝历代的征盐以致国,淮盐生产技艺从煎盐到晒盐,再到深井岩盐的开采,从单一的调味品到不同功效的产品,淮盐的质量越来越纯,淮盐的品质越来越真。
走入新世纪后立足江苏,既面向海洋也面向内陆,向一代一路进发。“淮盐”生产通过了ISO9001、14000环境管理认证和QHSE认证等,正以卓越品质引领中国健康食盐发展,全力打造中国食盐第一品牌。相继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调味品产业消费者放心品牌”、“中国调味品产业老字号著名品牌”、“中国调味品产业最受消费者欢迎品牌”、“诚信中国·最受消费者信赖十大调味品品牌”、“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及进口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
作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苏盐集团”),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按照“中国健康食盐领航者”目标定位,着力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品种更全、服务更佳的“淮盐”产品。现今资产总额达150亿元,年盐及盐化工产品产量630万吨,食盐销量120万吨,主体信用等级AA+。
此外,苏盐集团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优质服务,改进工作效率,确保消费者满意。一方面将商超维护作为重点,坚持24小时全天候供货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对食堂、酒店宾馆、餐饮服务业、农贸市场、农村零售店等食盐直配直送力度。同时,完善食盐质量追溯体系,对食盐生产定点企业从原辅材料的购进,到生产各环节都实行更为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严格执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杜绝不合格食盐流入市场。创新实践“互联网+”与新零售,创立了苏盐生活家股份公司和环球轻奢生活品专业连锁品牌——甄品派·全球购,着力打造消费者放心消费的电商平台,苏盐生活家公司被国家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既敞开胸怀引进来,也虚怀若谷走出去,虽历经千年却历久弥新,苏盐集团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获得新的生命,逐渐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全国盐业领军企业,以对“真”的坚守,塑造“淮盐之魂”,发挥‘淮盐’品牌优势,续写“淮盐”品牌发展新传奇。(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