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全球智库峰会”上,如何让中国人更愿意花钱成了冷饭再炒的热门话题。一边是全球最高的储蓄率,一边是惊人的低消费,两个数据组合在一起所说的就是:中国人就是爱存钱,中国人就是不消费,他们都是守财奴。文化基因论也来了,都怪“崇尚节俭,反对奢华”的传统文化惹祸。
这些理论哄哄外国人还行,放在国内就太“华南虎”了。现在的中国人还有几个是“崇尚节俭,反对奢华”的?
数据显示,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而近年来落户中国的国际奢侈品牌在华销售额几乎均达两位数的高增长。哪见“反对奢侈”的文化制约力量存在?倒是“未富先奢”现象比比皆是。
10万元一平方米的汤臣一品、亚洲最奢华会所、万元月饼、黄金宴,以及最近的25辆顶级法拉利跑车重庆聚会,那近百米长的群众围观队伍艳羡的眼神表明,这绝不是个反对奢华的国度。穷人们也并非崇尚节俭,看看中学生们的用度,最新款手机、电脑、名牌球鞋都可以找到踪影,恐怕没人会反对这种结论:只有花不起钱的人,没有力行节俭的人。
“智库”为了使他们的经济理论说得通,硬把一顶“崇尚节俭,反对奢华”的文化大帽戴在所有中国人头上,可是,那都是假的。
中国人之所以拼命存钱,是对未来充满不安,存的都是各种形式的人生风险金;中国人绝非不爱花钱,富人拼命花却花不过来,穷人拼命挣却挣不够钱,而中产者为一套高价房把自己下半生都消费掉了。不论穷富都在为内需而全马力贡献着,即便如此,整体经济还是出现消费不足症状,那只能说是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众多的血汗工厂造就了一批无钱可花的半赤贫者,再加之公务消费的无节制、权力通吃的无制约,这就是经济失衡的根源所在,哪与传统文化和美德有半点关系。(范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