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深入,贸易金融对减少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一关乎多边贸易、开放发展的关键性领域,有一群执着的金融人,奉献着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徐珺,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正是在贸易金融领域起步、成长、驰骋的一分子。过去的24年中,她从初入职场的金融新兵,到加入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管理层,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可谓完成了一个蜕变。而伴随她成长的,是一个不断壮大的江苏中行贸易金融业务,一个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中国银行,一个在贸易金融领域愈加自信成熟的中国经济。
始终以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用执着、细心与艰苦,实现自我、单位以及多个层面的共同进步;学习规则,制定规则,不断在国际环境发出中国声音,致力于改善及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影响力。这是徐珺给自己的使命,也是她24年工作实际的真实写照。
从0到1 用执着追求跨越
任何人的职场生涯,都是一场从0到1的“修炼”,这是一个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熟悉环境、融入环境再到创造环境的过程。要完成这一“修炼”,执着是金钥匙,勤奋是铺路石。
1993年,修英语专业的徐珺来到江苏中行南京分行(后合并入江苏分行)的国际业务部,从此与贸易金融结下不解之缘。那时,银行对她而言是个陌生的领域。“我当时想,英语是我的专长,而中国银行是外汇外贸专业银行,我的所学肯定应有用武之地。退一步讲,即使以后用不到英语,但学生生涯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只要自己保持勤奋努力、好学善研的态度,以后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发挥作用。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带着这份执着与自信,在新的环境下迅速完成自我定位,从不贪图安逸,始终注重发现问题、克服问题,依靠自知力、自制力和自信力,徐珺一步步成熟,成为一个贸易金融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徐珺自言,江苏中行一向求贤若渴,正是这种注重悦纳人才、培育人才的企业文化,给了自己成长最厚实的土壤。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24年如一日的钻研,经验从点滴中积淀,终于铺就了丰厚而成熟的人生。而伴随徐珺一起蜕变的,还有在国际贸易领域愈加举足轻重的中国经济。
众所周知,国际业务涉及国际惯例。只有熟悉国际惯例,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共赢。徐珺介绍说,在国际贸易方面,货物交付和付款之间有时间差,双方结算货款多是依据信用证等国际惯例。信用证机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埃及、古巴比伦时代,是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便于促进国际贸易买卖双方达成交易。
“因此,要想服务好进行跨国经贸活动的企业,深入掌握国际惯例对银行至关重要。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遵循并灵活应用国际惯例。这项工作必须非常严谨细致,因为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就可能导致企业数百万美金的拒付,而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很有可能就是致命的。”徐珺说。
历史上,在1994年11月被国际商会正式接纳加入国际商会之前,我国没有翻译及出版国际商会国际惯例的权利,这对国内银行以及希冀对外发展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巨大掣肘。但是,服务好中国对外经贸企业,维护好企业的权利,要求我们必须谙熟国际惯例。徐珺回忆,“当时条件很艰苦。听说中行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最早接触信用证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国内买不到这些国际惯例,便通过伦敦分行在国外获取,然后中行国内员工们用老式英文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把这些国际惯例敲出来学习、传播。我刚工作时,看到的国际惯例还是影印件。”
对国际惯例倒背如流是徐珺从入职以来对自己的要求,而她对国际惯例及相关国际商会意见的烂熟于心,不但让她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应聘时成为唯一得满分的人,更给国内外同行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被动到主动,跨越艰辛,一步步扩大中国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中国银行从总行到分行几代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1994年加入国际商会后,中国才获得参与国际惯例修订的权利。在此后2003年开始的信用证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修订过程中,国际上一共提出了5000多条修改建议,中国银行就提供了500多条意见。作为多年来国际结算量位居系统前列的分行,江苏中行一直高度重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贸易金融专业队伍,组织反馈了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从一而终 保持使命担当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固然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而高度的责任感却能使一个人始终保持热度和温度,成就自己、他人及更多层面的共同跨越。
由于出色的专业表现及在国内外业界较高的知名度和活跃度,娴熟的英语沟通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海内外中外资银行的实务经验,徐珺在国内外业界树立了良好专业口碑。2016年,在获得数名国外著名专家及国际商会银行执委会主动提名的情况下,经中国国际商会推荐,国际商会正式任命徐珺为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是中资银行专家首次获此殊荣,也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入选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改变了以往在这一最高专业管理层中没有中国代表发声的局面。
徐珺坦言,这是一份荣誉,但更是一份责任。“中国以前是制度的跟随者,现在拥有对制度的话语权。作为执委会中来自中国的代表,我有责任传递中国的声音。”
长久以来,高度的责任感,一直是徐珺最突出的品质,这一品质体现在她工作的各个层面。据介绍,有一次一家中国企业和某国外企业做生意,在交易中,由于市场价格大跌,国外进口商认为买贵了,想要毁约,便试图通过国外信用证开证银行以单据上一个标点的不同理解拒付货款。面对这一情况,徐珺经过仔细研究,抓住了信用证条款中自相矛盾之处,根据国际惯例据理力争,最终迫使国外开证银行付款,维护了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
除了对国内企业高度负责,徐珺还心怀一种更高的责任感,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可中国,进而促进更多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和地位。
多年来,为帮助企业规避因不懂国际惯例面临的国际交易风险,徐珺坚持向国内企业及时宣传培训相关国际惯例知识及风险防范建议。同时,为使企业在走出去时获得国际认可,徐珺坚持通过专业宣传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在遵守国际惯例方面的情况,在国内外著名专业杂志发表数十篇中英文专业文章,在国际会议上与联合国官员、WTO高级经济顾问、国际商会秘书长等国际组织成员同台探讨相关贸易政策问题,宣传中国法律法规对国际惯例的支持及“一带一路”等各项政策倡议对世界的贡献、提出相关国际规则制定等政策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此外,为使世界各国更加了解我国日益成熟的司法制度,让国外企业在与中国企业交易时更加放心,徐珺在国际知名专业刊物及国际商会出版物上翻译介绍了我国最高院及地方法院的众多经典案例、在国际会议上介绍中国最新的尊重国际惯例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树立中国银行界、司法界的国际形象起到了良好作用。例如,她宣传的江苏高院保函司法判例让国际上对中国法院在国际惯例方面的尊重与理解刮目相看。
从“新”开始 永不止步的探索路
对执着的奋进者而言,成功永远是个“未完成”状态,每时每刻都准备着从“新”开始。他们在意的,是下一步的跨越。
作为一家深耕海外的百年老店,中行为中资企业提供“走出去”的金融服务,而徐珺等中行贸易金融人始终在这一领域为江苏乃至全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而不遗余力。在徐珺的办公桌左侧,摞起来的《Financial Times》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她每日都会浏览的报纸。“在银行这个不断发展的前沿行业,尤其在贸易金融领域,我们需要不停地学习研究,不能有一刻松懈,尤其是做国际业务的,世界上一个事件的发生就可能关乎到我们企业交易的成败,因此我们需要全方位关注了解全球经贸政治等发展动态、保持充分的敏感性,这样我们才能够给企业提供恰当的咨询建议、合适的产品服务方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壮大成长。”徐珺说。
每日,徐珺都处于繁忙而充实的工作状态。业务营销、运营管理、会议调研、专业培训等,紧张而有序。除日常工作外,她还要抽出业余时间参加执委会例行电话会议、反馈规则制定意见、组织翻译国际商会出版物等。
普及国际惯例、深入市场调研、设计创新产品、服务江苏经贸客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发展,这是徐珺一直在做的事情。进入执委会后,徐珺积极发出中国的声音,对国际惯例的制定、专业工作组的管理等提出建议。
7月4日,国际商会发布2017年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重新思考贸易和融资》。该刊物是由国际商会与全球多家国际组织及机构合作,受到WTO、IMF、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重视,是世界各国推进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参考。徐珺就是该刊物6位编委会成员中唯一一位来自亚洲的编委。为能更好更大范围地宣传中国并了解全球业内发展最新情况,徐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勇于承担重担,加入了国际商会这一旗舰刊物编委会。她利用业余时间对全球各个知名国际组织及机构的稿件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撰文介绍中国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发展情况及中国相关政策支持,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这份自2009年推出的国际商会出版物中发表文章。
立足中行,心怀中国,展望世界,一直是徐珺的工作态度。在这个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世界风潮暗流涌动的时代,在这个我国对外发展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关口,我们需要徐珺,需要更多像徐珺一样执着奋进、专业敬业、精益求精、在贸易金融领域纵横驰骋的工匠型专家人才,因为他们是压舱石,也是定盘星。有了他们,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才能在世界的蓝海劈波斩浪,纵横驰骋。 韩 伟 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