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建材装修 » 家装宝典 >> 正文

家装宝典

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 家装建材推销电话轮番“轰炸” 购房者不胜其烦
江苏消费网 (2017-08-21) 来源:西江日报
阅读:

  核心提示: 近日,多名购房户向记者反映,他们在购买新房后,接连遭到家装建材商家推销电话的轮番 “轰炸”,令人不胜其烦。更令他们惊讶的是,致电过来的商家,几乎都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姓 名、购房小区甚至是房号。于是,一场围绕“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的讨论甚嚣尘上。 不过,法律人士提醒,即便没法追查信息泄露的根源,但在遭遇推销电话骚扰时,市民可保 存好相关证据,如家装公司、营销人员的电话及录音,或者促销短信等。视侵权后果,再向公安 机关报警,或是联合本小区的其他业主一起报警。

  近日,多名购房户向记者反映,他们在购买新房后,接连遭到家装建材商家推销电话的轮番“轰炸”,令人不胜其烦。更令他们惊讶的是,致电过来的商家,几乎都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姓名、购房小区甚至是房号。于是,一场围绕“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的讨论甚嚣尘上。

  不过,法律人士提醒,即便没法追查信息泄露的根源,但在遭遇推销电话骚扰时,市民可保存好相关证据,如家装公司、营销人员的电话及录音,或者促销短信等。视侵权后果,再向公安机关报警,或是联合本小区的其他业主一起报警。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业主:被推销电话轮番“轰炸”

  “您好,这里是陶瓷店打来的,我们店最近正搞促销活动,购买陶瓷比较优惠,请问您有兴趣吗?”、“我们是做家具的,请问您最近需要购买家具吗?”家住顺宝天誉的郭小姐刚拿到新房钥匙,就不断接到家装公司、建材市场经营户的打来的推销电话,令她很是厌烦。

  “少的时候一天几个电话,多的则上达数十个,现在我只要听到电话响就会莫名地厌烦。”郭小姐告诉记者,最初接到这类电话时,她还颇有了解的兴趣,而如今,只要听到对方报出是家装建材类的,她都会毫不犹豫按掉电话,“尽管我多次明确告知他们,不要再致电过来,但他们还是像苍蝇般,每天对我进行轮番骚扰。上班时间打来就罢了,午休的时候都不消停,严重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

  更令郭小姐惊讶的是,在诸如电话中,有不少商家甚至能准确说出她购房的楼盘名称以及以及房号,这不禁让她倒吸一口气。“我购买的房屋信息他们是怎么掌握的?这些个人信息应该是保密的,除非业主同意公开,但家装建材商家却明显对我的信息了如指掌,这是否意味着我的个人隐私被泄露了?”

  除了郭小姐外,近段时间以来,记者同样接到多个市民打来的投诉电话,矛头均是剑指个人购房信息的泄露。而对于商家能够准确说出购房者的个人信息之事,不少市民更是感到气愤:“究竟是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

  调查:多个环节可造成信息泄露

  “购房者信息的泄露,有多个环节存在可能性,如售楼部、物业公司、银行房贷,甚至是市民在办理购房证件所接触过的机构等,这些环节都存有泄露市民信息的可能性。”当记者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咨询时,在肇庆有着近五年楼房销售经验的小春如是透露。

  小春坦言,在楼盘中,只要有客户上门看房,售楼员一般都会要求客户留下联系方式,有意向的还会要求填写购房意向书。购房者下单后,办理贷款、房产证明等后续手续,涉及银行、房管等多个单位,每个环节都要求录入客户信息,每个环节都有泄露的可能。

  那么,家装建材公司是如何获取业主个人信息的呢?日前,记者以购买业主个人信息为由,来到城区楼盘尚东名筑,一名陈姓售楼员接待了记者。当记者表明目的后,该名售楼员坦言,业主信息是公司机密,不能出售。而这种情况,记者在林隐天下、星湖名郡、君安峰景湾等楼盘同样遇到。“

  确实有装修公司、建材经营户到售楼处购买客户信息,但销售员往往不愿冒着公司以及法律处罚的风险,公然出售业主信息。而且,诸如信息卖价不高,被发现后往往会得不偿失。”小春坦言,一来靠出售信息并不能带来丰厚的盈利,其次,泄露业主信息要承担法律责任,售楼员往往不会冒此风险。

  随后记者走访了多家家居建材市场,在集美居里,经营墙纸生意的店长邵先生向记者透露,在目前肇庆市场上,每到收楼高峰期,就会有专门的群体到各个家居建材市场销售购房者的个人信息,但出于保护自身考虑,这些人往往不会留下个人的联系方式,而多是选择现场成交的方式。

  “有盈利自然就有人去冒险。”曾经从事通讯生意的秦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以往经营短信平台的过程中,曾接触过出售市民信息的群体。“这些人通过撒网式的搜集方式,获取市民的个人信息,从而进行有目的的分类销售。但这批人较为谨慎,对于不相熟的买家,他们往往是通过亲自上门的方式进行销售。”

  价格方面,他介绍,拿购房者的信息来说,已收楼以及准备收楼的价格会有所差别。此外,信息的精准度同样决定着信息价格的高低。“据我所知,这些信息中低至1分钱/个,高至1元钱/个的都有,在家居建材市场,往往准业主的精准信息可以卖出高价。”

  律师:可保存证据并报警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当事者大都放弃了维权,究其原因,一是苦于没有直接的证据,二是维权程序较为复杂、费用偏高。但法律人士提醒,遭遇电话骚然时,市民可保存证据并报警。

  广东科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韩伟华表示,业主的电话、住址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如果未经本人同意,擅自泄露给他人,属于侵犯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严重后果的,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他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实际操作中,业主即便频繁接到促销电话,也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机构泄露的。”他表示由于无法确定泄露信息的具体对象,业主往往无法追责,只能吃哑巴亏。

  不过,他提醒,即便没法追根溯源,但业主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护自身权益。“遇到商家促销电话的骚扰时,业主可保存好相关证据,比如垃圾短信、商家或营销人员电话及录音等。视侵权后果,再向公安机关报警,或是联合本小区的其他业主一起报警。”

编辑:葛绍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