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热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评论

别让儿童“感统训练”跟着感觉乱走
江苏消费网 (2023-10-14) 来源:中国消费网
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感统训练行业随之兴起。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感统训练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一方面,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过度炒作感统失调的危害给家长制造焦虑;另一方面,感统训练质量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较高。此外,感统训练行业的入行门槛低,所谓的感统训练师存在服务不专业、缺乏从业资质等情况。(据9月19日《法治日报》报道)

  所谓的感统即感觉统合,指的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组织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作出反应。感统失调则是感觉统合失调的简称,即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情况,也称为学习能力障碍,多发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因为感统失调与学习能力有关,因而极易引发家长们的重视。一些培训机构正是利用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把感统失调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给孩子们的各种表现都贴上感统失调的标签,大肆贩卖焦虑,误导或诱导家长报班购买训练课程。感统训练比较烧钱,其价格执行市场调节价,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培训机构手中,单节课程的收费标准从一二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价格体系杂乱,而孩子们的训练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与之对应的训练费用少则数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对于家长们而言,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由于感统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感统训练师的专业资质得不到保障,服务责任意识、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孩子经过感统训练后,各种行为和表现依然照旧,甚至越来越差。家长们花了不少钱,却不仅没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可能掩盖孩子真正的健康问题,延误孩子的病情。

  不能让儿童“感统训练”跟着感觉乱走,收家长们的智商税,瞎折腾孩子们。和儿童多动症一样,儿童感统失调也是一种健康问题,家长们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反应,不能轻信培训机构的宣传,不能根据培训机构的标准随意给孩子把脉、开药方,不能盲目地让孩子参加感统训练,而是应该找正规的医疗机构咨询、问诊。其实,孩子们的成长有个性差异,一些孩子的反应看似有些不太正常,实则在正常范围内。有些孩子的问题不是感统失调,而是其他健康问题。即便孩子确实感统失调,由医疗机构给出的结论显然更准确,更令人信服。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有了困惑先找医疗机构,才能找准正确的干预路径、治疗方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选择。

  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有必要围绕感统培训机构的经营门槛、定价机制、训练课程、从业人员的资质、上岗培训内容、上岗资格考核、服务质量等环节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则和标准,拉出培训行为负面清单,划清经营底线,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监督检查,用足用好约谈、限期整改、立案查处、曝光、失信惩戒、下架培训课程、取缔市场主体等措施,倒逼、督促、引导感统培训机构增强自律意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和能力,规范经营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给消费者营造更加诚信、公平、健康、安全的感统训练市场环境。(李英锋)

编辑:刘灿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