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边角料进入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视野,成为他们的“省钱宝藏”,也成为电商平台和部分线下门店的热销品。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零食边角料相关产品在某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为203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约17倍。
在网络平台搜索“零食边角料”,发现商家确实很多,从知名食品品牌到个体户,商品从猪肉脯碎片到面包边,从火腿碎到水果片,从海苔碎到蛋糕边,琳琅满目,基本上消费者想吃的小零食都能买到。
细看商品评论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边角料和正品的口味配料一致,同时价格也更实惠低廉,值得购买。然而,也有一些消费者反映购买后发现食品“味道不同”“包装简陋”“标签信息不全”,甚至“吃了拉肚”,这些“边角料”的食品安全问题引人关注。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如果生产、销售商家手续齐全,正规经营,其售卖的食品“边角料”虽然“卖相”不佳,但食用起来与正装食品没有差别,如果直接报废则会造成食品浪费,低价销售也是厉行节约之举,一方面可以减少商家损失,另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实现买卖双方“双赢”。
但事实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都会尽量减少“边角料”的产生。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食品“边角料”,不乏打着“边角料”旗号售卖的大包装食品或零食,甚至是混入过期食品的“问题食品”,或没有食品合格证的“三无产品”,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小觑。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正规厂家出品的食品“边角料”,如果改变了包装、储存、运输等方式,也可能影响原来的保质期,增加变质风险。因此,食品“边角料”问题不能成为消费监督盲区。
食品可以用边角料,但品质品控绝不能边缘化,甚至无序化。作为新兴又新颖的消费形式,公众并不完全了解的背景下,难免产生“消费大热”“过度追捧”的假象。尤其是消费端,对于所购食品的品牌、质量管理都没有明确直观感受,易被“边角”“低价”“实惠”等宣传吸引。为此,江苏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要理性谨慎消费,在选购现场制作的“边角料”食品时,应询问清楚食品的生产及配料信息,避免购买到“三无产品”。而网购食品“边角料”时更要看清保质期,看准食品来源等相关介绍,认准证照齐全、品牌清晰 、售后有保障的正规经营者。消费者也可以进行适当比价,从追求“便宜”低价向质价相符、品质消费思路上转变。
食品安全无小事,对于经营者来说,需要强化诚信守法意识,切忌生产或销售中有“钻空子”心理,尤其要坚决杜绝诸如不同批次的碎料产品二次加工、无标准化质检、无生产许可证等行为。对此种模式,商家也应当主动“降温”,尽量优化工艺,尽量减少边角料的生成,只有将流程完善、品质溯源可查、售后体系健全等机制全部落地,才能真正履行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一责任人义务,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