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等地先后开展了多次医用耗材价格谈判。一些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拦腰砍,最高甚至降幅80%,此举一年可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0亿元以上。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集中采购,促进更多耗材实质性降价。
大幅降价会不会影响耗材产品质量?为此,记者对我省组织谈判次数最多的南京进行了跟踪采访。
参与谈判的都是往年中标企业
“降价后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我们是有着180年历史的德国企业,生产基地在法国,不会因为某一个地区的销售更改生产工艺。”这是9月10日,南京一次带量集中采购入围企业产品评审会现场,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刁仁昌与一家中选输液港的耗材企业负责人的对话。每次带量采购谈判结束后,相关部门都有一场评审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了解和督促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
10月24日,南京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中选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并按谈判确定的价格保障供应。反之,采购联盟将取消中选产品资格并纳入黑名单,定点医疗机构不得采购其相关产品。同时,南京各大医院也都建立了不良医用耗材的记录、反馈和惩戒机制。
目前国内市场医用耗材规格型号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甚至同一个批件下有成千上万个品规。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保障中心主任许林告诉记者,选择什么耗材进行谈判、什么企业可以报名、一次谈判计划淘汰多少企业,组织方都会在谈判前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临床了解用量、产品的稳定性等。据介绍,目前只有往年省、市耗材阳光采购的中标企业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带量采购谈判。以7月31日省和南京市共同举行的心脏支架和双腔起搏器采购谈判为例,有资格参与谈判的企业均是近5年来江苏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的入围企业,其产品在江苏市场都有一定的临床使用量。
记者在会场看到,参与谈判的有碧迪、贝朗等国际品牌器材商,也有近20年发展起来的苏州鱼跃、北京伏尔泰、江西三鑫、山东威高等国产品牌,很多入选产品不仅符合中国质量标准,也达到欧美等国的生产标准。
让企业、医院、患者“三赢”
按照规定,今年年底前江苏将实现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也就是说,耗材经谈判后价格降到多少,医院就要以降价后的采购价格供应给患者。今年10月1日起,江苏患者也已切实感受到了降价优惠。为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参加联盟采购,开展谈判议价,医保部门对降低总医疗费用的医院不调低当年度医保预算总额。
“耗材价格谈判减轻了患者看病负担,减少了医院付费支出,同时也要让降价企业得到实惠。”刁仁昌表示,组团联盟采购谈判,医院一般是以上年度总采购量的70%、一年的采购周期作为谈判条件,带量采购,以量换价。这就意味着,只要中选,企业就获得了医院采购量的保证。
70%的采购量对企业的吸引力有多大?一家原本在江苏各大医院销售不错的心脏支架生产企业,由于在首次江苏55家三甲医院联盟带量采购谈判中出局,第二天该公司华东区销售总监就递交了辞呈。“耗材能否进三甲医院,在区域内的示范效应不言而喻,未中选企业就意味着失去了江苏这片市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眼科人工晶体耗材生产商的华东区销售总监表示,以前一个产品要进入一家医院,首先要报请医院的相关部门审核,待审核通过后,销售商先要给医生介绍产品、免费培训使用产品,医生学会使用后才开始获得销售机会,与此同时还要面对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组团谈判,虽然价格大幅下降,但可以直接获得采购量的保证,企业节省了等待获批、等待销售的时间成本和各种营销成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研发和生产,这对企业是好事。
省人民医院采购部副主任陈铭霞表示,以前医院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大多与经销商签订采购协议,组团谈判后医院是直接与生产厂家或者大区销售人员签订协议,厂家有采购量的保证且省去了中间营销环节,价格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全程监管让低质耗材无处藏身
两个月前,南京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上线试运行,这是国内首个对医用耗材从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结算、支付全流程记录,对医院、医生、供货商三类对象全方位监控的阳光监管平台。截至目前,南京所有三级医院全部实现联通,另有部分二级医院接入监管平台。
有了阳光监管平台后,定点医院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耗材,价格多少,耗材在什么时间用到了哪位患者身上,一年的耗材总花费多少等,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得清清楚楚。每个医院每位医生每天每月每年的使用量变化情况都在动态监管中。
据了解,南京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目前已经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运行。在监控医院耗材使用情况的同时,平台还对配送企业供货情况实时跟踪,强化对配送企业保障供应情况的监管,实行信用等级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对合同履约行为的监管,及时发现医用耗材采购和使用环节中异常情况,并实时跟踪监测。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监管,国家医疗保障局针对目前市场上医用耗材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现状,正着手进行耗材全国统一编码,为每一个耗材在全国制定唯一“身份证”,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内信息可交换。有了统一“身份证”后,耗材的质量把控将更便捷、更有力。
记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