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发布《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重点对2018年度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状况、特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对中长期发展形势和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据测算,2018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3690亿元,同比增长37.5%。《报告》称,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体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增幅将有所回落,产业总体供求关系将渐趋平衡。
湖北产量约占一半
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中养殖业产值680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284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27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6%、41.8%、36.3%。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73.9%,在小龙虾产业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从中长期来看,发展方式从主要依赖规模扩张转变为高质量绿色发展。
在养殖方面,2018年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112万公顷,产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湖北(81.24万吨)、湖南(23.76万吨)、安徽(21.75万吨)、江苏(16.68万吨)、江西(11.02万吨),其中湖北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
加工产品种类多样化
《报告》显示,小龙虾的加工产品种类日趋多样化、特色化。除了传统的出口整肢虾、虾尾、虾仁等,很多加工厂根据国内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偏好,不断开发丰富新的加工品类,包括麻辣、香辣、十三香、蒜蓉、油焖、清水等各种预制调味小龙虾,并通过最新的加工储藏技术,让消费者在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美味的小龙虾。
此外,小龙虾精深加工发展迅速。《报告》显示,湖北潜江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甲壳素之都”。甲壳素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生产甲壳素4000吨,甲壳素衍生制品销售收入近30亿元。
餐饮消费推高产值
笔者了解到,从2015年发展到2018年,小龙虾总产值从不足1000亿元发展到3690亿元。有数据显示,小龙虾多数产值来自下游的餐饮消费,是一个真正靠“吃货”撑起来的品类。2018年,由于世界杯的刺激,消夏消费再攀高峰。小龙虾加工业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多家知名电商全面介入物流和餐饮消费,交易市场继续增加,冷链配送与物流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小龙虾物流线路布局日趋完善,运输效率大大提升,小龙虾成为消夏“爆品”。
《报告》显示,2018年,小龙虾消费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大众化的饭店、专卖店、夜宵大排档;二是偏向中高端的品牌餐饮企业;三是火速升温的互联网餐饮。线下,小龙虾门店数量猛增,较2017年多了14万余家,增长近70%,有20个城市的小龙虾门店数超过1000家。线上,小龙虾外卖市场份额明显提高。美团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美团平台的小龙虾外卖订单量是2017年的2.6倍,交易额是2017年的4.3倍。《报告》显示,小龙虾传统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华南地区,西南、西北、东北地区消费量也逐年上升。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是通过美团网外卖消费最大的5个城市;同时,饿了么和口碑消费数据显示,河北、海南、上海、四川、河南是深夜小龙虾消费增长最快的5个省份。小龙虾消费已从一线城市扩张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形成了遍地开花的火热局面。《报告》指出,各地越来越重视小龙虾品牌培育,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以及全国或区域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从中长期来看,小龙虾产业总体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产业总体供求关系将渐趋平衡。经营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成为发展方向。 (孟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