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国内消费 >> 正文

国内消费

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京举办
江苏消费网 (2019-06-2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京举办——

  社会共治 维护食品安全  

  

 

 

图一:食育不仅能为学生普及食品营养知识,也能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图二:建立食育体系,需要联合政府、学校等多方力量。

  

  “食品安全既是生产出来的,又是监管出来的。时下,要通过食品安全预警与风险交流,使监管部门、生产经营企业、行业学会与协会、专家学者和消费者之间,增强理解和信任,缩小各方信息认知差异,动员各界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6月20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研讨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副司长梁钢如是表示。

  来自食品科技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者围绕研讨会主题——“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就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公众科普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食品安全进万家——进餐饮企业、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创新形式 工作重心下沉

   梁钢表示,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主动公布监督抽检信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每周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对不合格食品信息进行专业解读和说明,并给公众以风险提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度都会对监督抽检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予以公布。省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也定期对外公布抽检信息。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53期抽检信息,地方监管部门主动发布了2400期抽检信息。通过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在满足消费者知情权的同时,也让公众用脚投票,倒逼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和协会的作用。食品行业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定期召集食品行业学会和协会通报食品安全信息,会商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特别是会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权威专家,针对食品安全热点和风险点,编写并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与风险解析。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和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的汇编也在主会场和总局官网同步推送,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扩展风险预警交流新渠道。在巩固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借助新媒体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在中国政府网等权威媒体平台设置专栏,利用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种载体,传播食品安全信息,开发了“食安查”风险预警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头条号、公众号,扩大食品安全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可及性。目前,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出的食品抽检结果查询软件“食安查”,已完成与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总局网站的对接,累计访问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

  四是全力促进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定时或不定时地向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报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用农产品、进口食品和粮食加工品等信息,如此易于形成监管合力。同时,也会深度挖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据,编写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专报,向食品部门和地方监管部门通报,加大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力度。

  梁钢强调,我国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和资源共享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食品安全信息的触及层次还不够深,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动;二是食品安全信息资源标准不够统一,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融合还存在难度。希望社会各界以此次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为新的起点,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下沉工作重心,加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方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积极构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多方联手 建立“食育”体系

   如今,中国食品工业已经进入安全与健康并行的时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刘昊宇表示,中国的食品市场从长期关注底部的价格竞争,到适应中产崛起及年轻一代多元化需求的价值竞争,“安全与健康”既是必须关注的主题,更是产业价值的增长点。而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渴望。

  目前,我国“食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联合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建立完整的“食育”体系,改善我国国民的营养健康问题。食育作为国民教育,应该包括儿童少年如何使用健康食品的启蒙教育及对成年人的健康教育,包括孩子、家庭,甚至包括生产经营各环节人员。

  刘昊宇表示,学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食育与科普的四个关键点:一是“有人”,专业的人以科普的语言表达专业的话;二是“有势”,将和平时期的科普和危机结合起来;三是“有声”,要有话语权,就要形成科技界的同盟军,媒体要传递科学正能量;四是“有为”,要将食育、科普工作落到实处,让消费者受益。

  他表示,食育与科普的融合将改变传统的模式,不管是科普还是食育,都希望能够让它更加场景化,家庭化、趣味化、体验化,甚至是IP化。

  日本是世界上践行食育最早的国家。日本横滨合味道纪念馆馆长、原日本方便食品工业协会食育推进委员会委员长筒井之隆就日本食育经验进行了分享。他表示,日本食育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卫生、农业、教育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支持。200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世界上首个《食育基本法》。制定《食育基本法》的根本目的是,让国民掌握正确的食品饮食习惯,以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在行业方面,企业也以开设博物馆的形式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

  重视科普 促进行业发展

   对食品企业来说,在乎的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在乎的其实是广告。那么,如何通过科普来促进企业发展呢?

  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云无心认为,企业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自己身上,做科普的目的是促进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发展好了,企业才能发展好。怎么促进行业发展,我们需要建立消费者对这个行业正确的认知,而不是说对于品牌的认知,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怎么建立消费者对本行业的正确认知呢?我们需要提供正确的知识,然后被消费者了解并且接受。这才是我们要做科普的目标。

  食品行业怎么做科普才更有效?云无心表示,首先,言必有据。这个依据从哪儿来?国家标准、权威机构指南和高等级学术论文;其次,在解读自身相关研究时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把科研成果进行了夸张解读,科普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孙燕明)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