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维权要闻 >> 正文

维权要闻

珍珠为饵“钓鱼”是真 福建厦门整治景区“开蚌取珠”
江苏消费网 (2018-08-3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一:店员现场“开蚌”。 资料图片

  

 

  图二:店铺门口的招牌。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文章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在福建省厦门市一些旅游景点店铺门口经常看到“开蚌取珠”的招牌,宣称“开一只蚌可做一条手链,开3只蚌可做一条项链,15年蚌30元/个,25年蚌50元/个”。部分一文不值的珠子被简单加工,摇身一变成了“稀有珍珠”,售价上千元。不少店铺以此手段牟取暴利,强行买卖,侵害了许多来闽游客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当地的旅游市场。

  记者获悉,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从今年5月份起开展了“开蚌取珠”专项市场整治行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多管齐下,严厉打击该旅游商业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共摸排出珍珠经营商家294户次,立案查处两起违法案件,消费者反映的投诉也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现场“开蚌”有陷阱

  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开蚌取珠”实际上是商家开展的一种吸引游客驻足消费的商业活动,消费者如果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珍珠多半是南柯一梦。

  在厦门经营珠宝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珍珠分为两大类,即野生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野生珍珠很稀少。人工养殖珍珠分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淡水珍珠又分为单珠蚌和多珠蚌。景区较为常见的是多珠蚌。多珠蚌可以孕育20至40颗珍珠,大多不是圆的,瑕疵多,有螺纹,进货价仅几角钱一颗。海水珍珠产量稀少,一般一个贝体只孕育1颗海水珍珠,并且贝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一颗好的海水珍珠,远比淡水珍珠珍贵。只有少数形状及光泽上乘的珍珠被制成珍珠饰品高价出售。

  景区部分店铺卖的假珍珠项链有两种,一种是塑料珠,顾名思义就是用塑料制成的珍珠,这种珍珠毫无价值。另一种是贝珠。贝珠从外观上来说最接近珍珠,是由母贝打磨而成,一般会用来做耳饰。贝珠与天然珍珠外形非常相似,很难分辨,但是贝珠的外层会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只要用刀片一刮就能看出来。

  多数店铺将珍珠取出后直接做成项链,这种所谓饰品属残次品,一条最多值三四十元。而珠宝金店里一条普通的珍珠项链的售价多在1000元以上。饰品珍珠根据颜色、大小、形状、光洁度等要素分不同等级,百里挑一,价格远非这些现开的珍珠可比。

  据介绍,为了让“开蚌取珠”更有吸引力,少数商家将一些品质一般的珍珠通过人工染色再进行售卖。黑珍珠与金珠是首选的仿冒对象。“珍珠是蚌的内含物,外有薄膜,要用刀割,如果打开就能看见裸露在外,基本就是假的。染过色的珍珠,仔细看表面会有色素沉淀,就像人脸上的雀斑。颗粒大、品相好的大溪地黑珍珠、南洋金珠价格昂贵。有的景区店铺宣称大溪地黑珍珠单个售价二三百元,全都不可信。”刘先生说。“‘开蚌取珠’其实还另有目的,虽然卖蚌也能挣一点钱,但店主考虑的主要还是兜售与珍珠相配套的链子。”福州一家首饰店老板告诉记者,对景区店铺而言,“开蚌取珠”只是个噱头,主要是想吸引顾客进店,借机推销与珍珠相配套的工艺饰品及店内的其他珠宝。许多装饰珍珠的链子都是K金、假银,甚至于用铜或铁的材质外面涂上金银的颜色。在店家的忽悠下,顾客要加工成品只能选择购买其推荐的各种链子。

  记者了解到,四川成都一名大学生在厦门开了3个蚌后,被店主忽悠做了33条坠子和项链,花费3000多元。实际上,这些链子和珍珠都是不值钱的次品。

   重点摸排引导自律

  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维护好厦门市旅游城市形象,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决定集中精力在重点旅游区域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深入调查“开蚌取珠”商业活动现状,同时积极宣传相关法律,倡议行业自律,引导规范经营商家开展合规经营。

  5月10日,厦门市同安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关于开展旅游市场“开蚌取珠”专项整治行动的方案》迅速行动,派出多名执法人员对辖区部分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辖区接待客流量较多的影视城、华强方特两个景区各类商事主体36家,未发现存在销售伪劣珍珠的行为。

  大嶝岛是厦门最大的卫星岛,也是“开蚌取珠”店的集中片区。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检查岛内13家开蚌取珠经营户,并将《致珍珠行业经营者的一封信》张贴在店内,督促经营者做到“3个合法”,即商家主体资质合法、商品标识内容合法、销售广告宣传合法。5月14日,大嶝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会议在翔安区新店市场监管所召开,部分珍珠店经营户参加会议,现场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承诺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共同维护大嶝旅游市场良好秩序。

  在摸排过程中,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个相关部门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法规宣传,通过召开珍珠行业经营研讨会、指导工作会、发放《致珍珠行业经营者的一封信》等方式,引导珍珠行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同时,执法人员在游客集聚区和大中型旅游定点餐厅、酒店旅馆等场所发放材料并张贴上墙,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消费警示,增强游客的消费维权意识。

  截至8月底,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按照突出重点、齐抓共管、整治推进的思路,组织执法人员认真调查摸排,将全市重点旅游区域摸排一遍,并详尽掌握底数,共摸排出珍珠行业经营商家294户次。

  联合抽检整治欺诈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检查经营者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检查经营者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行为,是否销售假冒伪劣珍珠。

  大嶝岛田墘社区是“开蚌取珠”经营户的集中片区,游客投诉较多。6月22日,大嶝街道办组织召开大嶝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会议,新店市场监管所、大嶝边防派出所、执法局大嶝中队、物价检查所等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决定对田墘社区的“开蚌取珠”经营行为进行联合整治。

  6月25日,新店市场监管所联合上述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田墘“开蚌取珠”店铺进行突击检查,督促指导各店规范经营,明码标价,不占道摆摊,不欺客宰客。联合执法组还将不定期对田墘开蚌取珠店进行检查,进一步震慑、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基层执法单位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发现“开蚌取珠”店标识不规范、广告涉嫌虚假宣传等的经营户,责令其立即整改。6月26日,新店市场监管所接到消费者张先生的投诉后快速反应,组织人员依法对位于翔安区北门里148-3号的海中润工艺品店进行检查,发现该店在开展“开蚌取珠”商业活动过程中涉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存在欺诈游客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当即予以立案查处。

  中山路、鼓浪屿是厦门游客较集中的景区。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管局对这两个片区经营“开蚌取珠”的经营户开展现场抽检。经专业机构鉴定,发现一家经营户销售染色珍珠。目前,该店铺已被立案查处。

  与此同时,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协调多个部门紧盯“开蚌取珠”,严厉查处涉嫌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和诱骗误导游客消费等行为,保障受理投诉举报机制畅通、便捷,及时处置游客投诉。

编辑:孙婉婉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