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维权要闻 >> 正文

维权要闻

女孩乘顺风车遇害 滴滴该负何种责任
江苏消费网 (2018-08-3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任震宇

  ●新闻背景 在河南郑州空姐遇害案发生3个多月后,浙江温州近日再次发生“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滴滴公司再度卷入舆论风暴。

  三个月两起命案滴滴陷舆论风暴

  

  8月24日,浙江乐清女孩赵某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途中,惨遭司机奸杀。事发当天,遇害者赵某的朋友在接到“救命”信息后多次向滴滴客服求助,滴滴方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干预和救援措施,甚至警方两次向滴滴客服索要嫌疑人及车辆信息也遭到拒绝,致使救助行动延宕数小时之久。更让人吃惊的是,事发前一天曾有乘客向滴滴平台投诉该行凶司机试图猥亵,但滴滴方未对此人作出任何处理,依然给他派单。

  8月25日下午,在乐清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后,浙江省运管局紧急约谈滴滴平台浙江区负责人,鉴于滴滴平台顺风车业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求滴滴平台立即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其在浙江区域的顺风车业务。

  8月26日,滴滴发布《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针对上述事件,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加快推进合规化进程,严守安全底线,切实落实承运人安全稳定管理主体责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整改情况。

  在此类事件中,滴滴平台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平台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又该如何保护乘客的合法利益?

  事实垄断亟待加强监管 滴滴公司在合并了Uber、快的等网约车企业后,已经在整个网约车平台中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了垄断事实。一旦形成垄断,就有可能乱用、滥用公共权力和个人的私权利,滴滴平台也是一样。

  ●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董毅智

  

  2016年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网约车纳入考核体系。《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也首次将网约车纳入地方性法规。监管在迅速进步,用约谈、叫停等方式为用户撑起了保护伞。但是其天然的滞后性依然存在,企业还会继续寻找监管的缝隙在其中牟利。呼吁监管部门从更高的维度,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更科学的技术、更符合民意的措施进行监管,从各方面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居间服务有义务保障安全  顺风车不属于网约车,不受网约车管理办法的规范。顺风车模式是一种居间服务,平台为顺风车车主和乘客提供信息匹配服务,其义务是为委托人双方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即使如此,平台也还要承担信息审核义务,提供真实、准确、合格、合法车辆及驾驶服务,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保障。滴滴平台如果确实审核了司机的身份和车辆、车牌信息,不存在直接的过错,法律上而言对于乘客遇害没有责任。若因信息审核不严而发生危险,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滴滴平台应按其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赵占领

  

  在客服反馈方面,如事件中遇害女子赵某的亲友所言属实,滴滴客服在接到遇害乘客亲友电话后表示要将情况申报,需要上级来处理。实事求是地说,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随意泄露是违法行为,只有公安机关等得到法律赋予权力的部门通过法定程序才能获取。但从这一案例来看,死者亲友已经明确告知滴滴已经报警,警方也已经介入要求调取信息,滴滴以相关信息涉及用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导致搜救拖延。显然,对于类似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投诉,其反映了滴滴客服的反馈与处置问题的能力存在不足,亟待改进。接到涉及人身安全以及已报警的纠纷,平台应考虑启动特别程序,主动核实报警信息并及时提供信息,而不是按普通纠纷处理。

  平台存在四大过错 该事件暴露了滴滴平台4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朱巍

  

  一是嫌犯司机曾经被实名举报过,在未能完成调查程序之前,他仍可以继续接单。对司机的实名举报只要涉及人身安全,不论是否属实,平台都需要认定被举报者已经构成对乘客人身安全的潜在危害,应立即暂停其运营,将安全置于效率之前。

  二是平台在接到用户亲友报警之后,过于冗长的程序之外,疏忽了主动联络警方或采取措施的程序。平台在接到举报线索、求助信息和报警之后,按照后台数据比对,应能够判断出正在行进的车辆位置、乘客、司机、行程单进度等情况,认为确实存在乘客人身安全危险的,不论他人是否已经报警,都应立即启动与警方的联动机制。

  三是平台设置的各种应急、求助、报警等技术措施,乘客并未知晓,更不会使用。滴滴在上次郑州空姐遇害案后经过整改,全面上线了用户端的一键紧急求助系统,但用户不了解这个系统,这些系统未能发挥作用。平台有义务将改进措施、救助方式全面告知用户。

  四是嫌犯司机临时换了车牌,平台未能及时发现。平台人脸识别和证件验真制度,能够保证人与车的对应关系,不过,对于私下偷换车牌的行为确实很难管控。这就需要平台在每次乘客上车前,必须尽到明确的提示义务,提示用户仔细检查所乘车辆号牌是否与登记号牌一致。若不一致,平台可采用奖励用户举报的形式,最大程度地避免私下换牌。

编辑:孙婉婉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