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国内消费 >> 正文

国内消费

中关村海龙电子城关闭“龙”门
江苏消费网 (2016-07-1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一:楼层空空荡荡。图二:少数商户仍在坚守。图三:电梯不见“人来人往”。

  ■本报记者 田珍祥/文 郝军/摄

  7月7日下午,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2层,仅存的几家店铺商家的工作人员在漫无目的地闲聊,一家店铺老板的儿子在空荡荡的楼层踢起了足球。当天,有着17年经营历史的海龙电子城正式停止营业。

  在过去的17年里,包括海龙电子城在内的几家电子卖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而如今,互联网购物持续火爆对线下零售业态形成冲击,消费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伴随着区域转型的需要,海龙电子城也难逃关门的命运。

  客流量下滑

  “海龙电子城关门停业更像是一个必然现象。”在海龙大厦2层,来自内蒙古的商户王玲(化名)看着《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眼神中流露出不舍,“我是2000年3月27日来的,至今已经16年3个月零10天,对海龙有感情了,但现在海龙曾经的辉煌没有了,我们也面临新的选择。”

  海龙电子城地处中关村核心商圈。自1999年开业以来,一直处于中关村IT卖场的领军位置,有数据显示,曾经日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年销售额近20亿元,是京城消费者IT及数码产品的首选购买之地。2005年的调查显示,在中关村九大IT卖场中,海龙的销售额与贸易额连续数年雄居榜首。

  海龙电子城卖场外张贴的通知显示,为加快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转型升级,打造海龙大厦智能硬件创新中心,7月7日起将停止营业,进行升级改造。这是北京市海淀区继去年关停中关村e世界后又一个关停的大型电子卖场。

  王玲说,16年里,她就在二楼的圈里一直转,最辉煌的时候,她有5家店铺,十几个员工,而现在只剩下了她和丈夫两个人。

  海龙电子城生意萧条已不是一天两天。“之前,我们早上9点开门,顾客8点多就在门外等了。最近这几年,网购发展得快,大家都去网上购物,来的顾客少了。”王玲认为,最近几年,商户想要赚钱变得越来越难,“现在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处于透明状态,一些商品在网店上的的报价甚至超过我们的进货价,利润越来越低,根本拼不过网店”。

  王玲用手比划着说,现在顾客都会去网上对比价格购买商品,很少有人来店里买。“以前,电子城里2层的过道里,人挤人都走不动,从前年开始,每天的客流量用手都数得过来”。

  投诉多口碑差

  “竞争激烈,有商家坑蒙拐骗,造成消费者投诉多,电子城口碑下降。”王玲认为,这也是造成海龙关门的一个重要原因。“2005年之前,电子城口碑很好。这几年消费纠纷特别多,有的商家坑蒙拐骗顾客,然后消费者的投诉很多,口碑差了,顾客也就不来了。”王玲说。

  资料显示,中关村电子卖场的疯狂扩张始于2002年。当时,中关村IT卖场总营业面积为6万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了20多万平方米。随后两年,中关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开业,卖场的面积创纪录地达到了32万多平方米。由于所售产品在种类上和性能上没有区别,各大卖场在疯狂的竞争中尽显疲态。与之相对应的是,诱骗欺诈消费者、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行为开始不断涌现。《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搜索发现,诸如“大学教师中关村海龙电子城买摄像机被骗,投诉过程中被殴打”“海龙电子城卖翻新机”“大学生海龙电子城遭遇黑店”等新闻报道,让海龙电子城和其他几家电子卖场一样,陷入消费者的口诛笔伐之中。

  大量的负面消息让消费者对海龙电子城敬而远之,也让海龙电子城变得举步维艰。然而,海龙电子城和中关村其他几家大型电子卖场的一些不良商家并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欺骗消费者,大量的投诉让海龙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差,因不良商家、“黑导购”而引发的各种纠纷,把海龙电子城推上黑榜。

  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市场科科长周宏声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几年的投诉纠纷情况来看,中关村地区电子城卖场的消费纠纷不断,虽然工商部门配合其他部门进行了整治,秩序逐步好转,但一些欺诈消费者行为仍屡禁不止。“我们加大了处罚力度,比如今年对一家欺诈消费者的商家,开出了50万元的罚单。”周宏声说,伴随着电商的冲击,加上不良的口碑,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积重难返,前来购物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一些企业选择退出,海龙的空置率越来越高。

  区域转型需要

  海龙电子城的关门早有端倪。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对现有业态进行调整,不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该区域发展,逐步调整传统商贸业规模,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之后,海龙清理了8-17层的商户,并在1-6层电子卖场进行商场化改革。但改革后的海龙仍然门庭冷落。

  2011年,海龙电子城附近的电子卖场“太平洋”关门转型,拉开了中关村电子卖场转型升级的序幕。2015年1月,经营惨淡空置已1年多的北京中关村e世界宣布关门招标。此前,中关村e世界也进行过几次转型,但都以失败告终。

  受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大环境的影响,国内的电子卖场普遍面临业绩下滑和转型的问题,海龙也难逃转型的命运。

  2014年夏天,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其中,电子产品修理业和区域性的电子产品批发被列为禁止新建和扩建的业态之一。这意味着像海龙电子城之类的大型电子产品卖场,也必须作出改变。

  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市场科科长周宏声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海龙电子城将结合北京市有关政策精神,积极转型,今后不再做类似电子产品销售,而是转型为企业孵化器,“工商部门将提醒和督促海龙方面做好通知,比如提醒商户的营业执照的变更和注销,陆续做好商户营业执照的变更和注销工作”。

  消费模式改变

  7月7日,曾经在海龙电子城购买过笔记本上当受骗的单先生,听说海龙电子城关闭的消息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他觉得这是必然现象。

  “海龙的名声太臭了,作为消费者,我觉得这种电子卖场现在存在的意义不是很大,而且海龙电子城的负面消息很多,比如经常出现欺骗消费者的事件。”单先生说。

  也有消费者认为,海龙电子城等一些电子卖场的关门,是消费者消费模式发生变化的结果。北京市消费者孙晨告诉记者,电子卖场作为早期的百货店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我们大量通过互联网购物,交易快速便捷、价格合理透明,而海龙这类卖场的价格一般虚高,陷阱很多,消费者往往防不胜防”。

  海龙的商户王玲也认同消费模式改变这种说法,但她还认为,实体店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空间。“消费者购买时其实还是希望能直接看到、摸到商品,但是现在网店抢占了大量生意份额,实体店的租金经营成本压力不小。只要实体店诚信经营,不欺骗消费者,仍然有生存空间”。

  曾是名声显赫的电子大卖场,如今,随着销售电子产品的商户的大量退出,海龙已经没有嘈杂的叫卖声。1层至5层的电子卖场中仅剩一层临街几家店铺,以及2层十余家商户还在营业,柜台前并没有消费者来购物。几家商铺老板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之所以坚守,是因为店铺是自己购买或者租约还没到期,目前还在等待下一步的通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离开海龙电子商城时,店铺外,在海龙大厦2层坚守的王玲看着踢球的孩子提醒说,“球别踢那么高,小心踢到人”。10岁的孩子一脸无辜地回答,“空荡荡的,哪里有人”。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