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要闻 >> 正文

信息要闻

清除心肺之患须多管齐下
江苏消费网 (2014-03-05)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编者按 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雾霾治理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焦点话题。今年2月下旬的雾霾天气中,全国有33个城市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0个城市为严重污染,污染范围涵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日,北京空气质量等级为严重污染。
面对雾霾,每个人都无可逃遁,近期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漫天雾霾是危机,也是契机。转变发展方式不易,培育生态文明更难。或许每一个人都应思考:我们需要坚持什么?我们要改变什么?我们应做些什么?

■本报记者 洪敬谱 田珍祥 文/摄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

应对雾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政府应加大行政作为,花大力气去监管,并增加前期投入。
雾霾这么重,问题在哪里?实际上,目前来说,无论是各级环保部门的执法,还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治理,工作都还不是很到位。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仍未淘汰,有些检测数据存在造假现象,这些情况如果不解决,治理雾霾就是空话。
目前我国的环保的守法和执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不利于保护环境。排污企业多,环保事件多发,说明仅靠环保部门的监察及单纯的低额度处罚远不足以威慑违法者。
一些企业在排放数据上做手脚,而很多地方政府为虎作伥,为了GDP视而不见,一旦被上级追究抓一个替罪羊就算“交差”,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说明政府的环保意识还远远没有到位。
少数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排污,污染环境,这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定立场,排除干扰,拿出决心和勇气去严管。对“恶意排放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能仅仅是给予行政处罚,该判刑的就该判刑。
《环境保护法》应该明确规定排污企业有义务向社会公布排污数据。只要是排污企业,无论大小,都要把排放种类、时间、危害,向周围的居民公布,向社会公布。
我国污染环境行为被发现率不高,有些企业环评时合格但不按环评要求生产,规避环保部门的排污检查,甚至还有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联合应对上级环保部门的检查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要拿出具体措施,比如设立有奖举报制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邀请公众协助监督,还公众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汪利民

其实中国在环境方面的立法还是比较早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对涉及大气等污染问题已经有所规定。同时,法律法规对相关企业的环评方面的要求还是很高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些年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呢,其实不是立法的问题,而是执法的问题。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是有的,但是我们的执法的力度和水平都有待于提高,特别是有些地方为了GDP的增长,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执行。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大学学习《环境保护法》的时候,老师已经介绍了很多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但是实际上我国这30年的发展还是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这个怪圈,我觉得许多地方的发展理念方面出了问题。
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对于改善环境至关重要。目前,雾霾等环境的问题已经倒逼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有所作为。像安徽省合肥市,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出现了极端的雾霾天气,应该说不是一天的污染造成的。
雾霾天气也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而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问题。“地球村”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不是一时一地做好了就能独善其身的。假如北京的环境治好了,但是周边的河北、山西等地不行,北京仍然会出现雾霾天气;假如安徽的环境做得很好,但是江、浙、沪不行,还是会对安徽产生影响的。
因此,除了加大环境法规的宣传和贯彻,还要切实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时常想想是否做到节水节电、节能减排。我们的美好家园仅靠环保部门天天盯着执法显然是不够的,还要靠我们全社会共同来维护。

大力发展新能源车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赵韩


赵韩在提案中说,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更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虽然多年前国家就开始着手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为之做了大量工作,但时至今日,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体制和政策的制约,是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发展定位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导致现有企业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生产商提出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使很多愿意进入此领域的社会力量被拒之门外。同时,由于缺乏各方面协调统一的规划,电动汽车在补贴、税收等方面不能统一协调,制约了其发展。
截至目前安徽省合肥市已推广了新能源汽车8000多辆,运行总里程超过6000万公里,节约燃油约12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约2.8万吨。尽管如此,产品成本偏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短期内仍难有较大改善。
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出台电动公交车、出租车享受“燃油补贴”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出租车的运营补贴力度;同时研究出台优惠电价政策,给予电动轿车充电不高于居民电价、公共服务领域车辆充电不高于蓄冷空调电价的优惠政策。
此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跟进也刻不容缓。为什么很多电动汽车的潜在客户还不敢付诸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牌、充电、维护等问题没有“谱”,这些问题并不是科技部门和产业部门单独能够解决的,必须多部门协调。

编辑:胡婕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