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称今年重点在五方面稳物价保民生
今年的物价走势将如何变化?今年我国将重点开展哪些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为什么要与国际接轨?记者28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
五方面稳物价保民生
周望军说,发展改革委今年将继续实施已出台的各项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构建稳定物价长效机制、继续降低流通成本等五方面工作,以减轻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压力。
其他三方面重点工作包括:保持重要能源资源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继续强化政府责任;切实落实好物价补贴挂钩联动机制。
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有多大
周望军说,预计今年价格总水平运行态势将明显好于去年,全年CPI涨幅可能明显低于去年。
近期,随着节日性、临时性因素的消失,蔬菜价格已出现大幅回落。随着天气转暖,上市量增加,蔬菜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据农业部统计,去年10月以来我国生猪生产恢复较快,春节后进入消费淡季,生猪价格将有所下降,同时翘尾影响也会迅速减弱,后期价格总水平涨幅将稳步回落。
今年将开展哪些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
周望军说,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稳步推进电价改革,组织落实好各地居民阶梯电价实施方案;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组织落实好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广东、广西的试点,适当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鼓励地方积极探索阶梯气价政策,研究对低收入群体实行相对较低价格的办法。
今年还将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何要与国际接轨
价格改革的目标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与国际接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5%、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15%,其他一些能源资源产品也存在这种情况。
如果这些大宗商品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就很难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所以,在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资源能源性产品领域,价格调整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市场因素,而对于国内基本可以自给的资源能源性产品(如煤炭),价格改革则更多地要考虑国内的承受能力和与相关替代产品的比价关系。
为何油价与国际接轨,但收入却不接轨
周望军说,刚才已经说过,价格改革“强调资源性产品价格要与国际接轨”是一种很不严谨的说法。有很多资源性产品的国内自给率高,其价格形成与国际市场的关系相对较小。在推进这类产品价格改革时,国家更加注重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而不是考虑“与国际接轨”。
对于“收入却不接轨”的问题,也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还有相当差距,这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很大关系。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加大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会不断提高。